前言:
读这本书的缘由是因为樊登读书会的讲解,让我开始产生好奇,那些百岁老人的思想到底是怎么样的。而这本书就是日野原重明先生在105岁时候用采访的形式写下这本书。
正文:
小时候看武侠小说,产生一个错觉,就是人越老越厉害。每一个白胡子老头出场都显得高深莫测,令人敬仰。现在长大了才发现,年老真的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身边过了八十岁的老人,大家都已经开始糊涂,健忘,颤颤巍巍。真不敢想象一百岁的老人会是什么样子。假如岁月善待,一个人可以在一百岁的时候不健忘,不糊涂,愿意和年轻人聊一聊他这百年来的见闻和感受,这是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第一章:生和死
“生命存在于我们能够支配的时间里。人死后并不会烟消云散,并不会从生者生命中彻底消失;相反,通过时时追忆,他们会以更为深刻的方式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死亡并不是如同蜥蜴断了尾巴那样的结束,而是现世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只是和以前生活方式不同,他们在我心里存在得更加清晰。”
第二章:爱是接受真实的对方
“寻求被爱时,人们常常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爱作为标准去要求对方。这么做绝对不是真正的爱。所谓爱,就是接受最真实的他/她。如果不顾及对方,只考虑自己,那么即使有人爱着你,你也根本不会感觉到。”
这让我想起林徽因拒绝徐志摩的原因,大概就是徐志摩看到的林徽因是带有诗性的理想女性,并不是真实的林徽因。许多人觉得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就是因为婚前只看到对方好的一面,没有去接受对方坏的一面。婚后忽略对方好的一面,放大对方差的一面。什么是爱?现在心中的答案大概是:爱是看见真实的对方后,还继续愿意一直陪伴。
第三章:口不择言是因为没有一颗柔软的心
“自己内心不柔软,说了伤人的话,还从对方的态度上找原因,这只会让互相的关系更加紧张。自己先决心拥有一颗温暖柔软的心,每当感觉到与对方的关系变冷时,先考虑是不是自己的原因,从而加以改善。这样一来,就算有时候我们深爱的人说话带刺,发脾气,我们反而能发自内心地觉得他/她很搞笑。”活到100多岁,我对真正的自己都还没完全搞清楚,别人不理解我很自然啊。”
很多人的不幸看似是别人造成的,其实是他们自己主动参与的,苦难的童年让他们有了一个消极的自我实现预言,我注定会受苦。有了这个预言,他们会在潜意识力量的牵引下,不自觉的去实现它。
第四章:拒绝丧失自我的依赖
坏的依赖是指过度依赖,是丧失自我而依赖别人的做法。
好的依赖是指那种坚持自我,拼命努力的人,在遇到确实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他们信赖比自己更强大的人,把自己确实无能为力的困难托付出去,然后以一种“绝对信任”的态度等待最后的结果。
第五章:信任孩子是最好的育儿方式
“日野原重明先生的母亲一直相信重明是不用管教就会自觉学习的孩子。母亲一直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放任自由不是不关心,爱的反义词是不关心,母亲对我的放任自由是对我的全然信任,她在耐心的等待我成长的那一天。”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也做不了。其实,孩子身上的潜能如同宇宙,深不可测,远远超乎你的想象。上天已经赋予每个孩子特殊才能,家长要做的是耐心等待。耐心,才是做好家长最重要的因素。
结语:清风拂过满庭芳,细言漫语诉衷肠。得见此景唯言谢,悄然归去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