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读书这件事,是因为无意中看了一篇关于讲杨绛先生故事的新闻,从此这个处事淡如菊、拥有无限坚定和柔情智慧的女人就成了我向往的女性。其实没看什么杨绛先生的作品,倒是先看了她先生的《围城》,因为在这部小说里能找到他们夫妻两的影子。记得是一个冬天的下午,阴天,去到一家图书馆,本来是准备买一本教材,后来在二楼的角落里看到杨绛先生的《我们三》,那个角落有把椅子,我坐在椅子上沉迷于书里面的内容里去了,这本书写的杨绛先生一家三口一起生活的点滴以及在经历丈夫的去世,独生女儿患癌症去世后,杨绛先生所面临的生活。用很朴实的语言描述了夫妻二人以及女儿的生活,有拌嘴有打趣有欢乐…好不欢乐,让我身为读者在看的时候,似乎就站在他们简陋的家里看着这一切发生一样。但是这不是最主要的,给我留下烙印的是杨绛先生在描述她本人心理活动时,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女人,她坚韧又柔情,在文革时期所经历的一切她惧怕过,却又坦然平静的接受,封闭起内心的各种文人知识分子该有的思想,过着强加给她甚至过于屈辱的生活,仍然用体面的状态和容貌去从容的生活,不卑不亢……心死如灰又充满坚定的希望……我记得在那个角落的椅子上我一动不动将这本书看了一大半,因为旁边有小孩的吵闹,我才抬起头然后去收银台买下这本书,准备回去看完。
看完后,有关于她的资料我又在网上进行翻阅,我想她之所以是这样的受人尊敬的杨绛先生,是因为从小读书的习惯,所以她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骨子里的气质是很多女性所不能及的(《围城》里通过不同的人物有比较)。就像是知识转变为一种力量在她身上无处不在,无处不散发着光芒。没有向往自己能成为这样的女性,但是所喜欢的某些特征我希望通过读书能达到一点点那种境界,我希望自己可以改掉一些不好的性格,不急不躁,至少在遇事时可以做到从容淡定,尤其在自己遇到一些选择时。人生最容易预料的事是事事难料,所以唯一能做的是告诉自己将来的某一天你能坦然接受你的选择造成你要承担的后果,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因为女人到了一定年龄,这种气质是最无价的,也是最需要的。
当自己开始花很多时间去读自己喜欢的也认为是有营养价值的书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我放弃了很多以前交朋友社交的时间,去书店选书,然后回家一个人安静的阅读,又发现了独处的快乐,这样的时间空间里自己的思绪是无限的却又是最清晰的,仿佛身体里多了很多曾经没有的无形的力量,那种让人更成熟的力量。也许待某一天它会成就自己成为那个向往的人。
今天下午在图书馆里找到毛姆的《人性的枷锁》,读着读着好像心里有很多的想法,跟平常不一样的想法,最主要的是当自己抬头看看周围,轻缓的音乐,安静读书的人,似乎跟平常一个人在家读书的心境有许多的区别,这种感觉就像那种有另外一个自己经常提醒自己用不一样的心境看待人和事一样,有一个人似乎站在你眼前,告诉你换个思维去阅读。当自己换个环境去读书的时候,就是跳出固有的思维去读书的时候,所理解的东西又好像多了很多方向去指导自己。这样的一些过程是奇妙的也是无法形容的。但是我知道这也是一种力量,它最终会成就自己,无形中成就自己往后的岁月。
在现在这样的物欲横流的生活环境中,唯独财富是证明自己成功与否、幸福与否的环境中,很多人会迷茫。但是所幸自己摆脱了一些迷茫,这是成长的过程。有时候照照镜子,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我问自己,你拥有什么,你在追求什么……现在我更坚信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也许脱离现实,但是我心里明白,这些与现实生活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最终会引导自己往向往的生活走去,这是曾经没有过的想法。不管往后你会遇见什么,都会有一盏属于你自己的明灯在照亮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让你变得睿智、从容、豁达……
与其说换个环境换个思维去阅读,不如说你换了个心境去看待属于自己的生活。唯有自己理解,唯有自己知道有一盏明灯在照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