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众多,在这些家庭中孩子一度成了“香饽饽”,成了“掌上明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把溺爱自觉或不自觉地当成了唯一的法宝。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这种家庭走出来的许多孩子均缺乏对长辈的感恩之心,把长辈对自己的疼爱、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看成是自己应当得到的权利。在这种风气影响之下,有些孩子甚至走到了极端。比如,这几年我们时常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听到、看到一些孩子因为自己的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便对父母拳打脚踢的事情。由此可见,感恩教育在我们这个社会是多么缺乏,又是多么需要。
那么,父母应当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以下6法可供参考。
1. 教孩子明白一个道理
孩子缺乏感恩之心,背后都有一套“歪理”。在他们的心目中父母既然生下了自己,就得为自己付出,就得满足自己的各种愿望。当父母一旦批评指责他们的时候,他们常常回怼父母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为什么要生我呢?许多父母面对孩子的这种回怼,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其实,回过头来,只要我们做父母的认真考虑一下孩子的这种“歪理”,我们会发现,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其无知、极其幼稚的看法。
大家知道,天地之间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就是新陈代谢,即新生命不断产生,旧生命不断死亡。人类作为地球生命家族中重要的一员,自然也不能跳出这个规律。具体到一个家庭,具体到父母与孩子,也在这个规律约束的范围之内。换句话说,孩子就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延续人类生命的基本方式。
在这个基本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不是我们为什么要生你,而是你的出生乃是生命延续的自然结果;在这个规律支配之下,我们生的可能是你,也可能不是你;但既然生命规律选择了你,你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了,那么,你应当考虑的不是父母为什么生了你,而是你应当如何对待孕育并生了你、抚养了你的父母,以及你如何让生命规律赋予你的这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度过的问题。
孩子对这个道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家长教育起孩子自然就顺当多了。
2.把感恩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应当自自然然,切不可正儿八经;应当细水长流,切不可一曝十寒;应当春风化雨,切不可疾风暴雨。说得平实一些,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一要有计划,二要融入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物中去。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给长辈倒水、端水,我们可以让孩子端饭、洗锅,我们可以让孩子拖地、整理自己的房间等等。只有把感恩教育融入这些一事一物中去,孩子才不会感到被支配、被控制的压抑,感恩教育也才不会显得别别扭扭,感恩教育也才会一点一滴地走进孩子的心中去。
在这个方面,比较典型的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春节等,这些节日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绝佳机会。家长不应当放弃。家长应当利用这类节日的特定内涵、习俗,巧妙地启发孩子,或干脆直截了当地要求孩子用不同的形式向长辈问好、祝福或表达感恩之情。
4.利用好生日
一个是孩子的生日,一个是父母的生日。在给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家长可适时地向孩子讲一讲孩子当年出生的故事,让孩子明白,自己之所以有今天,父母乃是自己在这个世上最大的恩人,是自己终其一生也无法报答的恩人。可以说,利用孩子的生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机会绝佳。但是,这里,各位家长们要注意的是,①故事不必年年都讲,只要讲好一年,即大功告成;②教育内容、方式要一年一个样,不能年年如此;③不必年年都进行感恩教育,孩子懂了、大了,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父母的生日不一定过,但一定要让孩子记住父母的生日,最低限度要让孩子在父母生日那天向父母问个好,并养成习惯。
5.利用好手机微信
手机的普及率很高,手机微信也运用得十分普遍。许多孩子在上中学的时候就有手机了,手机微信更是运用得十分纯熟。借助这一点,家长在某些恰当的时机,可以给孩子推送一些感恩教育方面的内容,同时,父子、母子之间还可以就这些内容展开讨论。
6.给孩子推荐一本好书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化用一下这个名句:书籍是孩子精神成长的阶梯。因此,要想使孩子最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读书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孩子一旦喜欢上读书了,他的精神世界就会丰富起来,他的精神生命就会不断地成长起来,他的精神生命之树就会永远长青,因此,父母要想使孩子变得向上、向善、阳光、积极,拥有感恩之心,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就显得非常必要且重要。就感恩教育方面而言,就笔者目力所及,家长可以向孩子推荐一下这几本书籍: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女作家简.伟伯斯特《长腿叔叔》、 敦煌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读出悲悯》等。家庭教育利用好书籍,书籍会让我们尝到意想不到的甜头。
愿我的文章对读者诸君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