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实现基层社会稳定有序又充满活力,要发挥“关键优势”、抓牢“关键力量”、用好“关键经验”,通过党建引领作用,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切实做好为人民服务,推动为民服务工作走实走深,见行见效。
发挥“关键优势”,筑牢基层治理“主阵地”。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要完善“乡镇(街道)党组织—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小组党组织”三级架构,形成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组织体系。强化乡镇(街道)主体责任,制定统一的乡镇(街道)党政机构基层治理职责清单并实行准入制度,清单之外事项不得随意委托或交由乡镇(街道)承担,让乡镇(街道)把该干的事干好。强化村(社区)主体作用,建立服务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和双向认领机制,破解基层责任多、留痕多、事务多问题。强化村居民小组主体功能,明确村居民小组“微治理”权责,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形式建立小区党组织,在党员较多的楼栋、院落设立党小组,标准化建立小区党组织基本制度。
抓牢“关键力量”,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水”。基层治理事务杂,难题矛盾多,治理难度大,因此,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抓牢人才这一关键力量,方能处理好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加强人才培养,依托“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定期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根据不同干部的特点,打造特色化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基层人民的队伍质量,多部门联合响应,及时解决矛盾纠纷,打通基层建设“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动在职党员、退休党员、“两新”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广泛参与基层治理,采取党员积分制做法,引导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通过积极参与村(社区)事务、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不断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用好“关键经验”,搭起基层治理“连心桥”。在推进基层治理上,必须要将人民群众装到内心深处,凡事都主动向人民群众看齐,才能更好了解当前的实际情况,才可更好把握基层治理的实际脉搏。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积极为党员干部搭建各种形式的平台,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更好交流互动,才能持续开阔党员干部视野,对于人民群众有效反馈问题情况也有着很大帮助。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从群众上门变成党员干部上门,让被动解决变为主动解决,同时更要用好“问题账本”“挂图作战”“等实用工具,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凡事有交代,让群众清清楚楚看到变化、实实在在得到实惠、真真切切感受到幸福,真正逐步解决“硬骨头”“烫手山芋”,在点滴进步中写好基层治理“实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