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6日 星期六 晴
昨天难得提前下班,回来的路上打电话给女儿多多,约她一会儿出去转转。
电话里,她兴高采烈,抑制不住的兴奋,满口答应。
也难怪,5月初我脚踝扭伤在家静养了一个月,6月份上班,为了避开下班高峰期,通常会在下班后再加会班,到家已经很晚了,也就没有时间陪孩子下楼玩。
一路上接到无数个她给我的语音留言,问我到哪了?说已经在楼下等我了……声音里是满满的快乐和期待。
终于进院了,看到她在小区大门入口处等我。显然多多也看到了我,一脸喜悦,长开双臂向我跑过来。
我拉着多多的手说:“端午节回家去看望外婆,陪我去给外婆选个衣服吧。”她说她想去夜市逛逛,淘点小东小西,漂亮的玩意。
我说,你误会了,我没有说要去夜市,再说也是有点远,我的脚刚恢复,不易去人多的地方,只想在家门口专卖店逛逛给外婆买衣服。
我看到她的眼神由明亮,变成暗淡,步子也不似刚才那般欢快,整个人都蔫了。
1、她有她的期望,我有我的选择,我们不一样,我理解她的心情。人生不是事事都会如愿的,现实通常也不是我们期望的那样。
心想,给她一点时间,也许过一会儿就接纳了。
但是,她依然不开心。我看到她的沮丧,不由得火冒三丈。
一方面是因为我怀有期望,她已经九岁了,应该可以换位思考了,但是却没有。另一方面她的情绪调控能力,也让人堪忧,很容易不被满足就生气。
从小到大,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是完全满足。大概是因为我小时候物质匮乏,爱匮乏。最见不得孩子失望,那眼神,那神情,就像看到小时候得自己。所以想通过满足孩子来满足自己,填补自己童年时的空洞。
而另一方面,她从小养成了阅读习惯,对书和知识怀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上从来都不费劲,并且享受其中。用她的话说,就是书本上的知识很有趣。
内心隐隐地担忧,不希望孩子只会学习,不懂得接纳、包容和换位思考。
或许更深层次的是不希望孩子像我一样,只会学习,固执、偏激、不懂得感恩和人情世故。
2、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父母对我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为家争光。那时候家里穷,父母把所有资源都用在了我身上。
弟弟初中辍学,打工,为我支付学费;在手机还没普及的时候,用几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了第一部手机……还有周围的亲朋,也在我求学路上给予了许多支持和帮助。我把这一切当作理所当然。
一路走来,觉得别人对你的好,都是应该的。却没有想过要回报。
3、今天,孩子好像在走我的老路,不懂得感恩,不能接受别人的不满足。这让我不寒而栗。
之前看过《梁启超家书》,他在其中一封信里告诉孩子们要感谢叔叔,因为叔叔在他们的母亲病故后跑前跑后,不辞辛苦,找寻最好的墓地,用最好的石材,各种细致入微,做了他们这些远在异国他乡的孩子们应该做的事情。梁启超用言传身教,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感恩。
看别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孩子身上所谓的问题,背后都是父母的问题。也许需要改变的是自己。
先从感恩开始吧!
感谢公公婆婆,帮我们带孩子做家务,让我们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感谢老公,能包容我的固执和偏激,为我的犯错买单,给我自由和尊重,让我可以随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和支持,让我在其他同龄人都辍学打工时依然可以求学;感谢姐姐和弟弟,他们用小小的肩膀为家里减负,让我有机会可以完成学业……
“孩子,我不想让你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看似是说给孩子听的,其实是说给我自己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后记:
端午节回老家看爸爸妈妈,之前都是我自己去采买,今天“故意”带上孩子们。
去超市选购,去银行取现金,给她们说说和妈妈之间的事情。
让她们知道,“乌鸦反哺”不应只是书上的故事。
无戒九十天训练营 第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