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这一单元讲完,做了练习题。
有这么一道题: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得意( )( )
(这个词语下面,是画了横线的。)
写出和画线同类的词语两个: ( )( )
这个题,应该是ABCC式结构的词语,可是孩子们都写成了表示高兴的词语。
该怎么样进行这个题的讲解?这让我犯了难,一时不知如何讲解了。
~~
在赛场上一直是胜败输赢论说的,可是孩子们写了转危为安,放在句子当中,怎么读怎么不都是别扭的。
将近40份答题当中,没有一个人写“转败为胜”。
这是为什么?实在很让人纠结。
Abcc式的词语,测试题上也好多次出现,只有这一次孩子们写成了表示高兴的词。
按道理说得意扬扬,与兴致勃勃,喜出望外,表示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可是心理上就这么别扭。
同类的词语,是外形上的同类还是意义上的同类呢?
~~
平行班的老师一起讨论过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了了之,说写哪一种形式都对。
可能考虑的是,孩子们记一个词语不容易,好不容易写出来了,就算对了。
可是心理上就那么不舒服呢!
在网上反复的百度,不管是哪一种,搜索出来的都是abcc式的同类词语,完全就是外形上的同类,而不是意义上的同类。
翻看孩子们的词语,只有那么三五个写的是意义上的同类。
这么看来,这应该就是写形式上的同类词,毕竟,少数服从多数嘛!
~~
平时经常给孩子们积累词语,无论是同步练习册上看到的,还是报纸上看到的,也还是课外书本中看到的,都让孩子们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
可以说孩子们写这一类的词语,每个人写上十个八个是不成问题的。
可问题是,得意扬扬,这个上学期的课文中出现过的词语,反复书写过的词语,这会儿再次遇到,依然是大面积写错。
这种现象真是让人惆怅。
曾经,反复给孩子们讲过得意洋洋,还有得意扬扬的区别。
甚至还借助古汉语的一些知识,从字源上,给孩子们讲扬的意义,他们更好理解得意扬扬所表达的含义。
总以为他们能够记得很清晰,可是现在我却知道我又错了。
~~
三十四份答题当中,有二十七个都写成了“得意洋洋”,这样的现象让我很是诧异,不明白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孩子们的思维究竟是卡在了哪个地方。
甚至还把《史记》搬了出来,“管晏列传”中的句子: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然是得意扬扬,为什么会被孩子们都写成得意洋洋了呢?
想起来上周听到的,关于汉语知识的讲座,忽然间就觉得小学语文老师责任重大,要净化身边的语言环境,要纠正孩子们心目中已经形成的认知,还语言世界的一片清朗。
《红楼梦》中,《说岳全传》中,《说唐》中,《儿女英雄传》中,还有《官 chang 现形记》中,都有这个词语的存在。
那么,是什么时候得意扬扬变成得意洋洋了呢?
这也是一个有待考证的问题。
无论如何,先把这个词语纠正过来,“得意扬扬”不能再写成“得意洋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