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燕颜体验了四目相对,本来是我找她陪我,结果她说自己要先来,后来一直做到她说好的四点半,是被迫停止的,不过我自己感觉也很累了。
回顾这个过程,进展是有的,她从开始的对什么也不信任,自说自话,到慢慢的接受我,直到后来,一个节点让她看到自己的一些情结。
这个陪伴的过程,我也看到自己的一些问题:
一是刻板。我其实一直等她问我一个问题,我要严格按照四目相对程序走,而她当时需要的就是全然的陪伴,不过是借这个由头而已,所以她的问题根本不算问题。而这也是我直到后来才慢慢的接受的。
二是惶恐。这样的感觉有一阵子了,总觉得单纯凭感觉是行不通的,而我近来对理论的学习很少,心里没底气。昨天收到敏敏寄来的书,头皮发麻,敏敏不断精进,更加对比出我的脱离,而这是我不愿意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我看到这句话,更增很多虚无感。
三是对跟随的理解。我们一开始,燕颜抛出问题,却一再转移话题,各种头脑里分析不断出现。这是学习心理学习惯的模式,自己不断的分析自己,还觉得是觉察。感觉此路不通,即刻改弦易张。她跳来跳去,我到底是不是跟随呢?我其实很犹豫,因为她说的那个点都会让我想要重视,我猜这也是她的花招。后来我慢慢的找到感觉,随着她,却开始引到我的方向,我觉得这才是跟随的真义。
四是陪伴着到底说多少。单纯陪伴是没有意义的,这也是我多次陪伴的体会,但是到底在哪里需要加入引导呢?每个人感受不同。我觉得我的话还是有些多,我会着急,想要说出来,如果是对方说出来效果会更好,可是我想要短时间看到效果,于是就有些生拽。这一点在陪孩子时更是,这是需要注意的。
五是力度。到底陪伴者要给对方多大的力度合适?我还是习惯和风细雨。前阵子读了一点心理动力学,说咨询师要么是揭露,要么是支持。揭露有揭露的意义,支持有支持的必要。而我偏重于选择支持,这里面估计也有我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恐惧。77为我着急,我当时也有着不确定。昨晚就尝试了一次冲击,不由得回忆起来自己被冲击的感受,仍然心有余悸。为这,我几乎再也不远面对梁老师。于是,我的冲击做到中途,自己居然撤退了〈偷笑〉。看来一个人总是有固有风格,即便有变化,也是微调。
六是边界。微社很多人对我移情,我知道她们看到的不是真正的我,而我对此也基本不在意,有时反而觉得是好事。但是我是否我不知不觉的有投射性认同呢?我想是有的,比如昨天到最后,燕颜说不让我走,我想到了办法,却不忍心,这个不忍,就是我的一些情愫在里面。所以说,微社的陪伴不可能是真正的咨询,也就是友情陪伴而已。
七是状态。昨天中午燕颜找我时,其实我也不在状态的,因为别的事,我的心神处于一种极度的游离状态。可是彦蕊问我可以开始了吗?我发现自己是可以定下心神,特别专注的,我当时调出燕颜的头像看着,就很容易的入戏了。从这一点,我觉得自己真的是热爱心理学,如果不继续学习下去,都有点对不起自己。
问题一堆,当然也看到自己的成长,自己的进步。我越来越严肃的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我在体验中让自己的感受加深。
就说这么多吧,加油,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