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毕业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三年前吧,也是在大一班,小左有情绪故意挑食,大家都吃完午饭,他还在墨迹,我就给他继续吃午饭。
当时有老师过来跟我说:你不要真的认真!随他吧!
当时我听进去了,但是心里并不接受:怎么就能随孩子故意不吃饭呢。
后来小左也吃饭了,好几年过去了,小左也成大孩子啦!
今天中午睡觉时间,先在吕旁边看着,转身到其他孩子们那盖被子,一转身看到吕站在床上笑眯眯舞动双手,挑动着还没睡着的孩子们蠢蠢欲动,感觉这是要反了吗?
吕看到我看到他了,立刻躺下。
我给吕两个选择:
一是安静睡觉;二是把"炸鸡"送走。
吕听到送走炸鸡,立刻炸了,在床上乱踢被子、大喊大叫,导致好多孩子说吵。
反复好多次这样的不讲理,耍赖皮,让我拿回炸鸡。
这不是拿不拿回来的问题,而是立界线的问题,孩子顺服权柄的事。(最近在看《为孩子立界线》,学了就用!)
"这次不拿下,以后吕都能爬老师头上了。我是不会拿回来,除非他选择安静午睡。"我和主班老师说。
考虑到还有几分钟我们要去观摩,没法在睡房了,保育老师一个人能应付得了吗?这时主班老师坐到他旁边,让他道歉,下午会拿回来。
吕是没有眼泪,一直乱吼,闭着眼睛点头了。
我说:我不要你道歉,我要你安静睡觉,不影响别人。
就这样我们去观摩了,睡房交给保育老师。起床时我们回来了,保育老师告诉我们,在我们离开后,吕又开始各种磨人。
在给孩子梳头发时和保育老师交流,她给我建议:有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午睡时他不睡还影响别人,让其他人不好午睡了。
我想也是的啊,这不给保育老师增加难处吗?
孩子的破坏行为不及时处理,只会越来越油腻了。或许午睡起床后在谈这个事情,两个方向:吕依然如故,我行我素;吕当没发生那样说一下就过去了。
我的本意是即使吕不改变,也通过这件事让他知道老师说一不二,说到做到,老师是有界线的。
未来几天,不那么认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试试。期待我们都会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