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篇第九25
【原文】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大意】孔子说:“穿粗旧的袍子,与穿狐貉皮衣的人立在一起,而没有什么羞耻惭愧的感觉,恐怕只有子路可以做的到吧。《诗经》云“不害人、不贪取,怎么可能做出不好的事呢?”子路常常诵读这两句话。孔子说:“这只是起码的做人原则,为什么要老是臧(美好)个不停呢。”
【一点启示】人之贫富,各有其命。子路的见识已近于高明,志趣不安于鄙陋。所以能够自重,而不动心于外在的贫富差距。自重,就会知道自己是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找的到自己的志向,能够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不屑于和他人比,无论贫富,大大方方,自然而然。其实每个人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自己要比也是比品德修养,比为他人的担当付出。穿戴什么,大可不必去在意。
【浅谈】
(1)这是孔子描写其大弟子子路很有味道的一章。孔子眼中的子路,有侠气,讲话直,孔子弟子中个性最鲜明的人。
(2)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性情刚直,好勇尚武,在孔子启发诱导、设礼以教下,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周敬王四十年,卫国内乱,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混战中被蒯聩击杀,结缨遇难,被砍成肉泥,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3)子路性格虽类似张飞,但有学问,个性豪迈,慷慨尚义。孔子说他穿着破旧的袍子,与穿貂皮大衣的贵族,同立朝堂,却没有一点自卑感,丝毫没有感觉不如他人。这种气场、这种自信真是天生的,后天很难培养,普通人这种气魄不容易养成。
(4)从前的我总是希望自己外表光鲜亮丽,衣服一定要名牌,还要配大衣、风衣,否则去一个豪华场所,就觉的不自信,心里上立马觉得自己贬了。今天真正学问就是要培养你我有子路这样的气度,这才是真修养,如孟子云“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5)孔子用两句《诗经》赞美子路“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求人、不贪求、不羡慕、有独立人格无所求;不忮,忮,嫉妒。不忮,内心没有戚戚感,恬淡平和,没有酸溜溜的感觉,内心坦荡自然,不把功名富贵与贫穷相对立,对他人不期望。如此做人,怎么会不美好、不开心。内心自然、气度高洁傲岸,如兰似竹。
(6)所以说,气质不纯粹是衣服装饰可以包装出来的,要从内心去培养这种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见解的修养,风度、气质自然就会显露出来。
(7)当然,这也是一个君子应有的正常状态,不可自以为多么了不起而骄傲。学问、修身,是终身的修行,永无止境。如果自满而终身诵之,有似炫耀之嫌,就会不进则退。
(8)今天看子路这种圣贤,其实是一个典型钝感力很强的人,他对外在这种东西不敏感,所以他对穿着打扮不在乎,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