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开大学写过的文章,却发现很多已经从记忆中消散的静谧时光。
不同的迷茫,不同的向往,每个阶段的生活都充满困难,又不失美好。
静静地感受大学时的学生气,也是一种文字记录弥留的美丽吧。如下:
明明精神上已经背叛,却用过往骗自己。
生活有它的规则,而我也有我的底线。
底线,就是活的体面,不骗自己,不骗别人。
毕业这一年,理想中的工作在逐渐的幻灭,想要去追寻内心真正的热爱,却发现,离自己那么远,踉踉跄跄掉了鞋磕破了膝盖也只能看着它离自己越来越远。
那年,我18岁,晚上经常会翘晚自习,冬天青岛的妖风贼冷,和舍友跑出去吃那个食堂唯一开着的窗口,端一碗热腾腾的米线,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那年,我20岁,经常翘课,和舍友去八大关,看拍着婚纱照的新娘,脸上映着和煦的阳光,偶尔会盯着,出了神,仿佛看到了,世间所有的美好。和朋友去海军博物馆,结果因为太晚闭馆了,就傻傻的坐了环路公交车,漫无目的的任凭公交车带着我们徜徉在青岛的马路上。
偷闲的时光总是偷着笑,依然没有应该成熟的心态,正值大二大三,本专业维持不挂科的状态,总想着毕业之后人生是否能有其他的出路。出路,或者?捷径?
稀里糊涂学了个二专,发现老师依然是照念PPT,名校博士学历的老师脸上除了沧桑,就是对流水账似课堂的疲倦。“老师”这个早已被踢出了自己词典的字眼,再次加上了一层冰霜。
也许是不甘,也许是仍然偶尔心潮澎湃,总是想要抓到一次机会,亦或遇上一个人,带我走出bad心情的泥沼池。说也奇怪,一场迷迷糊糊的讲座,几天掏心掏肺上窜下跳的集训,2个月和内心做斗争的全英,和那群人结下了解不开的关联。
越多的情感,一时越启齿难言,回想起来,却还是大学时那纯净的时代最难以忘怀。本想发一篇牢骚,不曾想,记起的都是美好。
大概,我自己也不愿去想那些不堪吧。愿自己不惧未来,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
每当觉得自己撑不住的时候,看一集奇葩大会,每个人都很特别,做好自己,你也是特别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