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好奇,一周前信誓旦旦下的决心,在一周后内心就没有前一周的那种躁动,渐渐趋于平淡。我想这就是普通人之所以普通的原因吧,毕竟三心二意才是人的常态。人与人的差距终究是人的意识所决定行为的产生影响的差距。
接前文
6、某项技能如果不是有目的的想提高,即使再多的重复练习都不会让它有任何长进,没有目的意味着就算发现了哪里做的不对,也不会想办法将它优化,提高。这样即使你在练习过程中有了好的思路或技巧也会将它毫不留情的放过。那些在你做事过程中妨碍你的错误,只要不影响你继续做事情,便可以对它视而不见。
如果你不是有目的的想健身,减肥。即使你知道跑步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也不会行动,明明知道暴饮暴食会导致肥胖也不会拒绝,因为你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目的,这使你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遵从的只是身体的本能。
7、两个实验人员找来一位名叫史蒂夫的大学生,让他参与自己的一项试验,为期两年时间,每周他们会给史蒂夫付给事先承诺的报酬。
他们实验的项目很简单,一名人员随机读出一串数字,让史蒂夫靠他的记忆能力尽可能的背出足够多的数字。一开始史蒂夫只能记住六七个数字,他们发明了一个方法,从5位数开始,每记住一次便增加一个数字,如果记错了就将数字串的长度缩短2位,当他们实验到第二百次的时候,史蒂夫已经能够记住82个数字了,任何人在此之前都不相信一个人可以记住这么多的数字,但是他做到了。这不是天赋,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掌握方法都可以做到。
此后的许多年里,该记录一直被刷新到300位。
如果你穿越到古代,说你可以上天,说你可以看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说你有一张光盘,可以存放上万本书,他们一定会认为你是疯子。
当你认为不可能的时候想想古人眼中的飞机,手机和光盘。是真的不可能还是我们的认知有限。
8、具体可行的目标,反馈,导师,走出舒适区是你做成一件事情的关键。
反馈可以让你知道你处在哪个位置,哪里做的对,并继续坚持,哪里做的不对,改如何改正。
导师可以给你指出一条正确的方向,告诉你哪条河里有鱼,哪种方法捕鱼最有效,最省时省力,你走过的路,遇到的困难他都经历过,这就帮你省下了很多自我摸索的过程。
走出舒适区意思是,人想要进步必然是从一个自己熟悉区域的走向自己陌生的区域。始终不向外发展,又怎么会进步呢?
9、如上面所说人的认知一旦限制了人的想象,即使你本可以也会认为自己做不到,并非无法逾越障碍,而是你的能力认知未达到逾越障碍的条件,于是很多人越不过过去就没了动力,自己选择停止放弃。(事实证明障碍往往是心理上的障碍)毕竟不断前进需要始终保持专注,持续努力,这本身并不容易。
10、保持动力的关键:成果,可细分完成的目标,志同道合。
做事情得到的行业里的荣誉,金钱,美女的崇拜,周围人的尊敬,前辈们的赞扬,都是你做事的成果,这些成果会激励你不断努力。
可细分完成的目标,一头猪你想一天吃完很难,如果细分一下呢?猪的四条腿用来做火腿,猪的骨头用来煲汤,猪肉用来炒菜,炖肉,每天吃一点总会吃完。有人说不用规划也可以,是的。规划其实是避免更好的被外界因素影响。
志同道合,一群人做事的动力会远远高于一个人,一个人不管是玩的乐趣还是学习的乐趣都不及一群人,富兰克林就曾在一个城市里招募了十一个大学生,每周每人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其他人来解答。这使他每天都要努力去学习新的东西。
鸡汤和大道理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做事情才能改变你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