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英美联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年底,日军先头部队入侵缅甸,直接威胁着缅甸首府仰光和中国同外部世界唯一的通道——滇缅公路。
鉴于缅甸局势岌岌可危,为了保障滇缅公路的通畅,保障援华的租借法案物资顺利抵达中国,中国政府决定派出远征军出兵缅甸。
1942年,戴安澜的第200师率先与日军在缅甸同古开战,后突围。不久,日军夺取英军控制的仁安羌,中国将军孙立人以一个团的兵力救出7000余英军,打出了中国远征军的威名。
但英军获救后集体向印度(英属殖民地)逃避,远征军面临被围局面,不得不撤出战斗。
到8月,中国远征军被迫全部撤出缅甸。除撤到印度的两个师外,其余部队在杜聿明将军的率领下,穿越野人山回国。
由于野人山异常恐怖,一路上,失踪、落伍、疾病死亡的中国远征军比战场死伤更为严重。据统计,10万余远征军仅存4万。
为什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会以失败而告终?据分析,敌我不明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中国远征军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因为不知道日军具体兵力如何,实际交战过程中,稀里糊涂的将日军四个精锐师团当成一个师团来打。
再来分析,敌我不明是主要原因,那为什么会处于敌我不明的境地?归根结底是制空权的问题。
众所周知,二战中英国战场除了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以外,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地区同样充满硝烟。
事实上,中国远征军入缅之前,英美联军曾承诺将提供空中掩护,后来英方食言,将原本掩护中国远征军的100架战机投入到北非战场。
其后蒋介石再次同英方商谈,英方表示几周内将有300余架飞机投入缅甸战场,但直到缅甸战场全面崩溃也没见到这些飞机的踪影。
总结起来就是,英方将原定于投入缅甸战场的飞机全部调往出现危机的北非战场,致使中国远征军作战失去空中掩护。换句话说,英美是以缅甸战场的失利,入换取北非战场的制空权。
这一切源于美国对于二战形式的估量,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在他们看来,相比日军的精锐部队,还是沙漠之狐隆美尔更加可怕。
中国远征军以惨重的代价,换取了英美在北非战场的制空权,并最终在阿拉曼战役大败隆美尔,取得北非战场的转折性胜利。
【隆美尔】德国陆军元帅,勇于作战,精通闪电战和出其不意的作战,被称为“沙漠之狐”,深受希特勒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