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像鸟,没什么能阻碍它飞往更高的远方
2020.7.21
7.18-7.19,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这些年来阅读速度最快的一本书了。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作者塔拉·韦斯特弗,美国作家、历史学家,译者是任爱红,山东师范大学教师。
知道这本书已经有几个月时间了。原本以为只是一本励志的传记,而在现在这个时代,励志作品太多了,所以本没有兴趣买来阅读。
为了丰富孩子们暑假里的精神生活,今年暑假到来之前,在网上买了不少书,也就顺便把这本躺在购物车里的书买回来了。
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到很震惊,因为书中描写的童年生活距离当代生活太遥远了,而作者是一个85后!赶紧翻一翻前面作者简介:塔拉·韦斯特弗,美国作家、历史学家。1986年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山区,17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向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这本书,作者从童年写起,写她的原生家庭:父亲是摩门教徒,有时带着儿女们做些建筑活儿,有时买卖废品,他有躁郁症,是个偏执狂,相信末日就要来临,联邦政府会来打扰他们的生活,所以要准备充足的食物和装备,每年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储备物质,他坚信学校会把孩子教坏,不让几个孩子上学;母亲是个草药师,后成为助产士,再后来靠做精油卖中草药成立公司,生意蒸蒸日上,但一直顺从父亲;哥哥肖恩对弟弟妹妹对女朋友都时常有家暴行为;姐姐文化程度不高,对家暴逆来顺受;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作者塔拉在17岁之前没有进过一天校门,母亲完成对她的识字启蒙后,就给他们书让他们自学和阅读了……
所幸还有两个哥哥,尽管父亲不让孩子们去学校学习,但毕竟哥哥们已经在学校上过几年学,哥哥泰勒第一个离开家庭去了外地上大学。几年后,他劝塔拉自学高中课程参加杨百翰大学的入学考试,经过两次考试,塔拉以超过录取线一分的成绩成功考入大学,改写了自己的命运。进入大学后,她去剑桥大学做交换生,读硕士,后来去哈佛大学访学,再回剑桥大学读博,成为了一名历史学家。后来另一个哥哥理查德也上了大学读了博士,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塔拉与《风雨哈佛路》的主人公原型经历有相似之处,都是完成了逆袭,突破了原生家庭的束缚,成为了战胜命运的英雄。
“他定义了我,没有什么力量比这更强大的了。”这是经常接受哥哥肖恩的家暴之后,作者通过写日记反省到的。肖恩不仅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动作暴力羞辱塔拉,塔拉为了掩饰,只能哈哈笑着不让周围的人看出肖恩的异常,而且会在她身上贴各种标签,什么“黑鬼”、“妓女”等。面对塔拉想要上学的愿望,全家人除了泰勒,几乎再没有明确支持。为什么?在这个家庭里,也许他们对某一个家庭成员的优秀于自己,出类拔萃,不走寻常路,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恐惧生活的改变。所以塔拉觉得,“就这样爸爸和肖恩成了同志,尽管他们只在一件事上达成了共识:上学让我变得自命不凡,我需要被慢慢拉回从前,被调教一番,变回过去的样子”。他们非但让塔拉干重活,不支付塔拉上大学的费用,也许就是想让塔拉认命:得了吧,你和我们一样,是属于这片山区的。
他们总是在定义塔拉,但塔拉的生命力很强大,她慢慢意识到,不能让别人定义自我,因为他们眼中的我并非真实的我。塔拉的父亲和哥哥肖恩用肮脏的词语来定义塔拉,目的是为了羞辱她,从精神上控制她,遏制她的精神成长,让她降格为与自己同类的目光狭隘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人。其根本原因,也许是因为塔拉的拼命学习的样子向上的姿态衬托出了他们的卑微与懦弱,这令他们从心底里感到恐慌,他们又没有强大到能改变自己愿意改变自己,于是就想把身边的亲人也拉下来,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从小到大,其实我们身边不乏定义我们的人。很多时候,他们用批评和指责,让我们感到自卑不再自信;很多时候,他们用包办代替了我们的学习经历,反而定义我们某方面不行;很多时候,他们用夸赞或表扬来定义我们,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按他们的想法思考或行动,成了他们眼中的自己。总之,周围的人塑造了我们,我们的生活被他们定义,简单说,就是在无形中,被他们用词语制成的笼子给控制了。于是我们不敢再异想天开,不敢离家远行,不敢不顺从他者。
不让旧我定义现在和未来的我。虽然考上了大学,塔拉的学业基础其实很差,在历史课上,她不认识“Holocaust”这个单词;考试时,她不知从何作答那些陌生的题目;与室友相处,她看不惯她们的着装……是的,她来到城市来到大学读书,她依然不自觉地用父亲的眼光在大量和评价周围的世界。幸亏她知道上大学时改变命运实现逆袭的唯一机会,所以她拼命读书,最终实现了学业的大进步,去了英国剑桥大学学习。
不管过去如何,不要让旧我定义现在和未来的我;有时突破自己的成见,比突破别人的成见更难,因为这需要更深刻的反省。
接纳过去的自己,接纳原生家庭。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塔拉,终于意识到哥哥肖恩曾那么多次施加给她暴力,她需要肖恩的道歉。但父亲不以为然,在家族亲朋中间说塔拉的不好,;母亲不敢为此得罪父亲,只好劝阻塔拉;肖恩更是用刀子威胁塔拉,威胁同样有此遭遇的塔拉的姐姐奥黛丽。但是已经成年的塔拉坚持了,尽管她为此精神崩溃了一年,学业因此落后。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与家人和解,接纳过去的自己,接纳原生家庭,用埃里克森的话说,自我同一性真正建立起来。
原生家庭是束缚生命,但生命也可以挣脱束缚,飞向更高远的天空,更美好的远方。对童年和少年期的塔拉来说,虽然没有进过学校,但好在家里有书,种类和数量还算丰富,虽然不能给塔拉提供足够的知识,但阅读力因此而塑造和提升了。阅读,是空气,驮载塔拉的心灵飞往更好的远方。与塔拉相比,我们的家庭也许更正常了些,但是生活的千疮百孔不也存在么?童年时期是否有足够丰富的阅读打底呢?这就是我这么多年不遗余力推动阅读的原因。
对比旧我和现在的自我,这中间有转变,或者叫蜕变,但作者认为是教育。他们姐弟七人,三个获得博士学位,四个没有高中文凭;三个离开大山,四个留了下来;三个自食其力,四个还在经济上依赖父母。他们之间精神与生活的裂痕,已经出现且越来越深。这就是作者在扉页上引用约翰杜威的一句话的原因吧——最终我认为,教育必须被视为一种对经验的不断重建,教育的过程与目标合而为一,是一回事。
我们有多少人,是靠受教育改变了传统家庭的束缚,从而改写了自己的命运呢?这也是为什么关于顶替上学新闻出现,我们都感同身受严厉谴责顶替者的原因,因为我们知道教育能改变命运。而追求更好的生命状态,致力于建设更好的社会,这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力,教育能实现这一点。
回到这本书的书名,很喜欢书名这个比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个“山”你可以解读你的生命理想。没有什么能束缚你的翅膀,原生家庭不能,标签和定义不能,旧我也不能,没有什么能构成阻碍,只要你永远心存飞翔的愿望,只要远方有你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