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弥足宝贵的精神传统,是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期繁荣发展的重要法宝。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宝贵精神,“敢破敢立”自我革新,“常破常立”逐步升华,紧跟时代脉搏,领航新时代发展。
常破“不接地气”,常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宗旨意识。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员干部如果离开了群众,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基层群众最反感的就是带着“特写镜头”进基层的作秀式走访。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摈弃坐在办公室远程调度、走到家门口拍几张“留痕”照片的“一走了之”做法,相反,要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聚焦主题教育的重点任务,以群众满不满意为“尺”,对标群众“难办事”“烦心事”“琐碎事”,量一量让群众满意还要在哪些方面发力、取得的成效与心中预期还有哪些差距,把为民服务做得更优,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
常破“思想桎梏”,常立“奋楫争先立潮头”的创新思维。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会出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始终依赖“旧套路”“老方法”,想着“大力出奇迹”就能让一切困难迎刃而解,难免会陷入“坐井观天”的误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创新精神贯穿工作始终,克服固步自封、思想僵化的问题,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的束缚,放开思想缰绳、摆脱思想桎梏、跳出思维定式,时刻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守正创新,破而后立,在“老办法”中激活出“新思路”,在“旧套路”中复盘出“新模式”,在日日做功、久久为功中发挥出“1+1>2”的效益,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常破“纸上谈兵”,常立“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之风。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推崇实干,强调:“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实干方能兴邦、实干方能强国、实干方能富民。”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眼下正处于第二批主题教育“衔接联动”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乘以学促干之风,打好“学”“干”组合拳。要常喝“理论墨水”,以学为先,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反复研学《习近平著作选读》等主题教育书目,在反复研学、常学常新中不断巩固正确政绩观;要常沾“实干泥水”,沉下身子、迈开步子,走出办公室、走进家门口,聚焦主题教育重点任务,埋头苦干、紧抓紧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持久干,解决基层困难事,办事群众心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