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评价一名教师,不能简单地去看他在课堂上讲了多少内容,讲课方式是否生动恰当,课堂设计是否巧妙、富有智慧。这些教育的基本技能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我觉得更为重要的,还是教师如何在整体上对学生产生显在与潜在的、眼前与身后的深远影响。教师的生命场应当对学生知识的成长和生命的成长具有重大的辐射力。摘自张文质《教师的微革命》P67
今天下午《动物的运动》这一节对学生应该有几个影响:
一、学生对关节的结构比较陌生,对肌肉如何牵引骨绕关节活动的过程比较迷茫,于是我录制了一个解剖视频,介绍了这些知识。本来上一个班级上完后,想切成几个片段插入PPT中,减少学生的视觉疲劳,但后来发现视频中清晰度不够高(可能是解剖时动作太多,还有一些关键点要放慢速度),不够典型,而我发现我找的一些动画更能说明问题,于是就把解剖视频放在备用,在课的设计上做文章。这样今天的解剖视频放在后面,和上次10班不同的是8班的学生对解剖很感兴趣,就算不是很清晰,也看得很认真,末了,告诉他们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去解剖观察。如果某一天他在吃鸡腿或鸭翅等含有关节的地方,也许有些孩子会想起我的这节课以及解剖吧。这应该算是对学生的将来产生一种潜在的影响吧。
二、关节的特点是既灵活又牢固,以往的上法就是平铺直叙:学习了关节的结构,就告诉学生关节囊对两骨的连接和关节头关节窝的镶嵌使得关节牢固,今天我换了一种学法:首先我活动肩关节、肘关节,后,问:关节有什么特点?看他们一脸迷惑,我再问:我用力地甩手臂会不会把手臂甩出去呢?部分学生明白了关节灵活又牢固。追问:关节的什么特点使得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呢?这下学生注意到了,通过观察关节的结构外形特点来回答哪些结构使关节灵活、哪些结构使关节牢固。我觉得这也是在传达一种学习方法,不需要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而是通过观察结构,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来学习,这样的学习更轻松。
三、骨骼肌如何附着在骨上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上我采用了从功能去推测骨骼肌如何附着在骨上。问:骨如何会产生运动?生:骨骼肌牵拉。那骨骼肌应该如何附着在骨上才会使得骨能够运动?生:连在相邻的两根骨上。答案出来了。
四、骨关节和骨骼肌如何协调配合产生运动方面。我展示了我制作的简单模型,让一个同学上来演示:骨骼肌如何使得骨产生运动。学生还注意到了,骨骼肌把骨拉上来以后就回不去了,我趁势问:那这根被拉上来的骨该如何归位呢?脑袋灵活的孩子马上回答:在背面还要有一组肌肉把它拉回去,这就解决了一个运动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的协调配合,也弄明白了它们之间是如何协调配合运动的。接下去的曲肘伸肘的学习已经不是难点了。在这环节中我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了吗?利用身边的素材制作简单的模型来学习肉眼看不见也不容易感受到的现象,并无形中体会了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这节课很快就过去了,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堂,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下课时大家还意犹未尽。能调动学生思维的学习方法是比较有意思的。那么在今天的课上,教师的生命场应当对学生知识的成长和生命的成长具有一定的辐射力,虽然还有些细节可以更完美,但基本不愧于今天,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