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历险最激动人心,一种是去往世界上从来没人到过的地方,一种是向内探寻我们自己到底是谁。
这是贾行家的定义,在我的定义里,有点细微的差别。
和去往世界上从来没人到过的地方相比,我更在乎的是和谁一起去。再美的地方,如果没人和我一起欣赏,即使是看到,对我来说似乎毫无意义。这挺怂的,在心理学家眼里,这就是不完整的自我,是无法完全独立的个体,但是,追寻自我本就是一生的课题,此刻的我,就是不完整的自我,在完整的自我完善之前,就要与人分享又如何。想想看什么地方我可以一个人去?除了不得不做的公事公办,就只有博物馆美术馆了,其他任何地方我都不愿意去,宁可宅家,也要拒绝。甚至,越独特的地方,越舍不得去,一来我并没有这个兴趣,二来第一手的体验只想和喜欢的人分享,比如简简,比如车。
扯的有点远了,但这很重要。因为这个课题,正好是后面的重点:向内探寻我们到底是谁。
什么是自我?我是谁?贾行家说,我,是一生所爱的总和。
我很认同,自我不是独立存在的,就像站在星辰大海面前的心跳,如果没有人分享,这个心跳似乎失去了意义。有的人需要的是发个朋友圈,有人点赞就能获得满足,有的人需要的是看过之后找人摆龙门阵就行,对我来说,只有和喜欢的人一起看世界,这世界才有意义。
我,是一生所爱的总和。这三个故事,我喜欢二次元牛牛和三维世界的妈妈。
- 二次元牛牛和三维世界妈妈的量子纠缠
牛牛25岁去世,他残疾的身体行动受限,也恰恰是这样,在妈妈的呵护下,他拥有了最大的自由。自由的选择玩自己喜欢的二次元手办,不用为所谓社会责任也不必为钱,只为自己喜欢。世界的奇妙也在这里,牛牛因为身体的残疾无法承担所谓世俗的意义也无法为名利追逐,但他在为梦想追逐的路上,又获得了认可,粉丝,甚至,拥有了金钱。
这是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现实故事吗,追逐金钱的求而不得,没办法追逐名利的名利双收。
当然,游戏的设定也不会轻易放过牛牛。生命如路人一般戛然而止,死的毫无记忆点,一个轻松的意外,摔死了。牛牛去世了,留下的订单和深爱他的妈妈因为牛牛链接起来。
50多岁的妈妈是如何学会3D打印,又弄清楚“高达、蜗之壳、寿屋女神、御模道”的改件名字,还要学习建模软件,操作更换离型膜、二次固化和紫外光照,一步一步完成订单……想想我都头大。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还能因为什么原因,就是希望能和死去的牛牛还能建立联系不是吗。
妈妈在做着牛牛生前做的这些事情的时候,牛牛没有离开,买手办的热爱二次元世界的朋友们没有离开,除了“牛牛”这个物理的存在不在,其他一切都还在。
妈妈不需要靠这个赚钱,她不需要十万粉丝,她也接不过来这些活儿,妈妈需要的是和牛牛之间的情感连接。
约翰·洛克认为,自我并不是我们的完整的意识,而是其中的记忆,这个对感官经验的观察和描述的价值在于:只要是拥有同一段记忆,那么就是同一个人。这能够解释,为什么现在的这个我,和过去的我是一个连续整体。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阐述,在回答我是不是我这个问题上,物理上无法回答。皮肤细胞每28天更新一次;肝细胞的更新需要5个月;骨骼的更新周期为十年;指甲的更新时间为610个月;头发的更新时间为36年;只有大脑和眼睛细胞跟随人的一生。只有连续的记忆让我们知道今天的我们还是10年前的自己。
连续的记忆定义了“我”,让现在的我还是以前的我,那么,什么记忆是自我的选择?是那些我们珍视的人和事,是我们一生所爱。牛牛爱着的是他即使身体残疾而受限,依然因为热爱而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的二次元漫画,在看不见的线上网店背后,谁也不知道制作了顶级精美手办的,是一个残疾的青年。牛牛去世之后,也没人知道背后是一个50多岁完全不懂二次元的大妈在笨拙的从零开始学习。而一切都只是因为爱。牛牛对漫画的热爱,妈妈对牛牛的爱,全世界的漫画爱好者对漫画的热爱,爱把陌生的人连接在一起,爱让牛牛存在,而且在去到另一个平行世界后依然存在。
妈妈不懂漫画也不爱手办,但她在做着牛牛喜欢的这一切的时候,她是开心的。她相信牛牛还在,相信去到牛牛所在的世界,还能和牛牛有更多交流,因为现在她们已不再是母子,而是共同的手办爱好者。
爱,是一生所爱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