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亲子教育课堂
我觉得离世爱人的记忆如果交给AI,对我们自己,对爱人,对爱人身边的亲人,对AI本身都是不公平的,会带来无穷的困扰和问题。
AI灵魂本质性地消除了世人对于爱人死亡的恐惧,淡薄了社会的情感。
当人类足以把死亡逆转,亲人的完整意识变为可轻易得到的消费性商品,变成可永久存在的数据,我们还会有珍惜眼前人的心态吗?我们还会有直到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的心态吗?
AI只是有了爱人的记忆,但他不是真正的人,AI能符合我们亲者的“期待”么?AI无力成为一个儿子、丈夫、爸爸、密友等等角色,我们该如何与AI相处?
如果像对待爱人一样热情,我们会不会有背叛感?而放在家里,会不会有刚失去爱人的时候那么悲痛,无法相对平静的往后生活?原本想要的“用处”,会不会刚好南辕北辙。
一个人生前的各种信息,包括他的敏感信息、记忆,里面有他对我们的态度和看法爱人的记忆应该仅属于自己的,有令我们感动和欢喜的,肯定也会有“不好”或者不符合我们期待的。
你真的愿意去给自己以及任何人这个机会去窥探爱人的记忆吗?你觉得有人会愿意把自己的记忆、想法全部赤裸裸的展示给别人吗?
我们有什么资格和权力把他交给AI?如果真交给AI,你不觉得这是对逝者最大的不敬吗?
同样,作为记忆载体的AI会不会太可怜了?TA会不会思考?TA会如何看待自己呢,生命的延续或者是,一个工具?作为记忆载体的AI无论是有或者没有“自我”,你让TA一个身体是机器而思想是一个“人”的混合体,如何面对我们现实中的人和事,到底以何种方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