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于书籍中,咋然抬头远眺,几团乌云翻滚,一副风雨欲来之象,而我竟觉得“美艳不可方物”,随手一拍,定格住了我以为的美好。再次回归阅读,一阵困意袭来,伏案小憩,当手脚麻木换回意识,窗外已然雨帘密布,看了会儿书,天又晴了。偶然点开一部电影《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很平常的爱情故事,但却莫名感动,主人公夏木的人生就如同此刻的天气变化无常,但无论如何,最终风会定,雨会停,天空会晴朗。
悲惨的人生如果能得到一丝温暖,我愿用生命去守护给予我温暖的你。这是我看了这部电影后的第一个感受,曾经的主人公父死母亡,更糟糕的是目睹了母亲的殒命后自闭症紧随其后,害怕孤独无助如影随形,感觉整个世界抛弃了自己,人生陷入绝望的泥淖中,暗无天日。突然有一天,女主人公如天使般降临到男主身边,细心呵护,耐心陪伴,爱心照顾,从戒备到依赖,从喜欢到爱,男主的人生除了女主一无所有,她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所以,当女主受到曲蔚然迷奸后,男主愤怒绝望崩溃,开枪射杀他也是情理之中的。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击中了观众,我想那一定是希望被摧毁后从骨子心底渗透出的那股绝望唤起了人们的共鸣,以及恶人有恶报的同仇敌忾,尽管代价惨重。
除了感动的部分,愤懑和质疑是我想表达的第二点。影片中曲蔚然为图一时欢愉仅用一杯加了料的酒就毁了两个家庭,四个人的人生,最后曲蔚然获刑十年,这样的量刑我觉得轻了。而最让我痛心的是有人评论“为什么不在曲一开始表达侵犯之意时就辞职?”我只想说:孩子啊,看的太少,感叹太早!发生不幸时,不去苛责犯罪者而去指责受害者,难道这是受害者希望看到的结果吗?她图什么?近日台湾女作家林奕涵因幼年遭老师强奸患抑郁症在家上吊自杀的新闻铺天盖地,舆论一片哗然,微博上也频频爆出某某地某某孩子被某某大人或老人强奸等等不幸事实,为什么会这样?想过没有?人之所以为人而不为畜生就是因为人具有同理心 ,推己及人从而可以约束控制自己,再者,人一旦失控于自己,还有法律这条防线,就怕人会成为欲望的傀儡而为所欲为,法律才会应运而生,哪怕你失了羞耻心最起码也会因为害怕受法律制裁而不至于太过放肆。但现在女童和妇女受害概率居高不下甚至一路飙升,原因何在?除了城镇化致使监护人和子女分离导致监护不力,犯罪成本太低是不是也是原因之一?受到伤害碍于失贞的道德枷锁一忍了之任凶手逍遥法外是不是也算一个?“世界上没有钱和权解决不了的”也必须是吧?所以对此类犯罪加大量刑,完善法律法规,父母加强监护力度,受害者跳出道德的樊篱,勇敢的站出来维权,让凶手无路可走,还有群众应该对受害者予以最大的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用冷嘲热讽,闲言碎语凌迟受害者,亦不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用贞操凝结成逼人下跪的力量来扼杀勇敢维权的人而间接成了犯罪者的帮凶。
看完整部电影 ,情绪翻涌,以上两点仅个人观点。但为何写下此篇?我想是因为看了《素媛》和《熔炉》,里面人性的丑陋和女性的无助让我震动了吧!愿天下女性朋友一生平安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