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谋略家、经济学家,他有一个花重金救子几乎成功,最终却断送了儿子性命的故事,这个故事耐人寻味,今天分享给大家。
一、全身而退: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自认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同时认为越王句践是那种“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之人”,范蠡决定急流勇退。
范蠡打点行装,带着随从自海上乘船离去,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越国。他们一行来到了齐国,带领全家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发展自己的产业,时间没过多久就家累千金了。而齐人也深知范蠡的贤能,推举他做了国相。
范蠡认为这是百姓的最高极限了,并且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所以归还了相印,将所有家财送给知音好友和同乡邻里;再次秘密离去,来到陶地住了下来。
范蠡认为这里是天下的商业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十分通畅,非常适合经营生意和发展贸易。于是定居于此,自称陶朱公。
范蠡父子广种薄收,畜牧生意并举,买进卖出择机而动,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为原则。然而又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金,天下人都对陶朱公啧啧称道。
二、范蠡救子:
范蠡视金钱如草芥,视功名如粪土。今天不谈他如何舍弃功名,也不谈他如何散尽千金还复来的佳话,单讲范蠡救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源自于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
本文的第一部分,概述了范蠡离开越国,最后定居在宋国陶丘,以陶朱公自称。
陶朱公定居陶地,共有三子。孩子们长大后,其中二儿子杀人犯法,被楚国拘捕。
朱公得知消息,当然想尽办法去营救。他说:“杀人抵命,这是常理。可是听说家有千金则会免于死罪。”于是准备了足够的一车黄金,安排小儿子去楚国找旧时的好朋友庄生,让小儿子把金子交给庄生,请庄生想办法搭救二儿子。
然而,大儿子见状急了,他说:“家里的长子叫家督,现在弟弟犯了罪,长子自然应该一马当先;而父亲却将此事交给小弟弟去做,说明我是个不肖之子。既然如此,我还哪有脸面活在世上。”说罢,就要死给父亲看。
朱公担心二子还没救,长子却先出意外,不得已就把营救的任务交给了长子;特意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交给庄生,然后千叮咛万嘱咐:“到楚国后,把钱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的安排去办理,千万不要节外生枝,更不可与他争执。”
长子领命出发,除了一车黄金之外,还暗地额外携带了几百镒黄金,以备不时之需。
长子到达楚国,找到了郊外庄生的家。庄生虽为楚国高官,家居条件却十分寒酸。长子奉上父亲的信,按照父亲的嘱托向庄生进献了千金。
庄生看信知道来意后说:“你可以回去了,千万不要留在此地!等弟弟释放后,也不要问什么原因。”
长子离开庄生并未回家,却擅自留在了楚国。由于他看到庄生的家如此寒酸,认为千金送给庄生不会起什么作用,于是把自己携带的黄金拿出来,送给了楚国的达官贵人,并多处打听消息。
庄生虽身居陋巷,却以廉洁正直在楚国闻名,很多楚国高官都尊奉他为老师。他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事后我们会如数归还朱公的,不可动用。”
庄生进宫面见楚王并告知:自己夜观天象,发现某星宿移到了某处,对楚国将产生危害。楚王十分信任庄生,就寻问如何化解?庄生建议实行仁义道德,如大赦天下之类,便可以免除灾害。
楚王决定照办。
风声很快传到朱公长子耳边:既然大赦,弟弟自然得救,一车黄金虚掷庄生之处,没有发挥作用岂不可惜,于是再见庄生。
庄生惊奇地问他为何不离开?
长子说:“我为弟弟的事情而来,没有结果岂敢离开?今闻楚国正商议大赦,弟弟自然会得到释放,所以我特意来向您告辞。”
庄生怎能不知他的用意,让他进屋取走原封未动的黄金。大儿子入室取走黄金离开了庄生,窃喜庆幸黄金失而复得。
庄生是廉洁正直的文官,自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如今被小儿无理羞辱,自然气愤难平,再次入宫面见楚王:
“我在外面听到风言风语,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楚国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左右的人,劝谏君王实行大赦?”
楚王大怒:“我怎么会因为陶朱公的儿子布施恩惠呢!”遂下令先杀掉朱公儿子,第二天才下达赦免的诏令。
朱公长子目瞪口呆,只能抱着弟弟尸体回到了家。全家人失声痛哭,只有范蠡一人无奈苦笑着说:
“我料到老大此次会断送弟弟的性命,并不是因为他不爱自己的弟弟,而是舍不得丢弃钱财。他自幼和我一起打拼,经受了各种辛苦,知道钱赚的不容易,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从不敢轻易花钱。而小儿子一生下来就享受荣华富贵,不知道钱来的有多难,所以从不吝惜钱财。原来打算让小儿子去,就因为他能舍得弃财,但老大则做不到,最终害了自己的弟弟。”
范蠡最后说:“大家也不要过于悲痛,从老大离开家开始,我就等着老二的尸首回来了。”
故事说到这里,我们都会唏嘘不已。
三、故事启示:
1、没有如果:
范蠡假设坚持让老三带钱去找庄生,他给了钱就会转头就回家,甚至回来后可能继续吃喝玩乐,绝不会到处打探消息,更不会紧盯着那一车黄金。那么最终结果是:老二得救回家,皆大欢喜。
残酷的现实却是:世上并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向未来。历史是用来指导未来的,而并非让我们裹足不前。
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实例数不胜数,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而在我们自己的经历中,这种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的。
2、知行合一:
范蠡大儿子按照过往的经验自以为是,不仅没有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反而自带黄金再去委托他人,首先犯了办事的大忌,其次没有知行合一,最后的结果也是顺理成章的。
我们相信了“读书改变命运”,所以发奋读书。但是往往发现:“看懂了很多道理,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的理解是,读书固然提高了我们的境界,但是还需要做到“知行合一”。
比如,我们都有努力的过程,通过努力取得了一些胜利成果。这些小的胜利多了,往往容易冲昏了自己的头脑。
因为我们取得的这些暂时的胜利,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也许还有时代红利带给我们的机缘,但我们却天真地认为:这是自己能力强大的结果。
这个时候若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往往就会栽大跟头、犯大错误。
3、钱是道关:
我们做生意或者去搞投资的过程中,最需要闯过的就是“钱这道关”。因为我们大多数都出身平民,会带着时代和原生家庭的烙印。虽然有些人能够从原有维度中跳出来,而多数人则始终在这个漩涡里难以自拔。
例如,在生意场或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有多少人吃完饭舍不得付款;到了结账的时候,还假装接电话或去卫生间。这样的人看似省了一顿饭钱,结果可能会丢了生意和朋友;假如只是失去了赚钱的机会还好,二弟的性命没了,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呀!
四、最后想说:
我们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收入有了数倍的增长,甚至几乎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了。但是,我们生命的长度并没有同步线性增长,此时的我们,更应该多多思考努力的意义。
其实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才发现,那些曾让我们耿耿于怀的,早已就变得不再重要了。善待当下,方能对未来负责。往事再美好,或者再困难,也与今日无关。很多时候,放得下比拿得起来更重要;人间纷纷扰扰,唯有内心安宁才能淡定从容。
不寻常的2022过去了,感谢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你我无恙就是最美的幸福。
2022年成了历史,新的一年我衷心希望:
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专家能有专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