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一篇 13岁的北京姑娘陈思雨的演讲触动。
一个13岁的姑娘,对自我的认知,自我的要求,作为年长14岁的我自惭形愧。学习他人之长来补己之不足。
她在演讲中提到三点,发人深省且实用无比。
001 人一定要有目标
没有目标,看似努力,却看不到多大的效果。因为不知道方向在哪,所以行动和思想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进而内化为内驱力,落实到行动上,朝着目标前进。思雨偶然看到《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启发了自己的浓厚兴趣,开始研究津巴多,津巴多成了她人生中偶像级人物,进一步深究他,知道他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后就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到了 到斯坦福大学读心理学。由于斯坦福不是那么容易进,她就开始思考要怎么达到这个目标,然后定位到了首先把英语学好的目标上,进而开始了自己的努力历程。目前为止她已读过上千本中英文好书。
002 刻意练习,有意精进
有了目标还要懂得讲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去一点点落实。不仅仅是落实,还要刻意练习,将目标可量化,不断精进,才能真正达到质变的突破。否则只不过在机械的做量的累加而已。
反观到自身,英语学习,阅读一百天读了四本书,流利说坚持了两个月,60天听力练习也一个月了。却一直没有明显进步和突破,因为缺乏给自己定可量化的目标,比如三十天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口语,听力,阅读?词汇量一个阶段要有多少的增长?口语要多久可以达到基本交流无障碍?听力一篇文章要多久可以从由五遍,三遍,到一遍听懂做对题?没有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因而看不到进步。
画画也是,虽然画了不少,但从来没有去深究,比如层次感要怎么去体现?怎么可以画出那种通透感?结构要怎么去构造?怎么调色可以更好看?工具的需求和使用?
003 专注和反馈
一直都缺乏专注的精神,却没有去付诸行动来改变。一心多用,却没有做到忙而不乱。提到反馈,刚好昨天看到猫叔的一篇文章,也是有关《刻意练习》中的一点 老妪能解。也就是做了一件事或是看了一本书后,你要看到效果,及时反思总结,做到你能教会别人或是能让别人理解。
懂得反馈,自己也能从中得到更大的成长。
004 跨界学习
知识是想通的,能力也是可迁移的。除了深度还要广度,知识面的拓展,眼界的开拓,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理解力,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