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天晚上开始,昨天一天很低沉无力,对孩子也没耐心。
今早的晨修投入不了,总是会去想周六的事,干脆先不听晨修了,写日记梳理一遍后,大概更加清晰了自己为何有这些感受。
到厨房看到先生在备早餐,原本我很低沉,什么话都不想说,但还是很想表达,我就跟他感慨:“我现在才真正理解:在别人没有提出请求时不要去提供帮助,不然很容易造成别人不被信任的疏离感和欠人情的沉重感,还有自己不被看到和感激而产生失落和怨恨。”
他很认同:“是啊!我老早以前就看到一句话:不要给别人提供免费的服务。人家需要帮助自己会跟你说,人家没说就说明人家自己可以搞定。”
我:“是的,比如周六的户外读书会场地,当时组织者心里早就有数了,但是当我临时打电话问她时间够不够,我更早到,要不要我去找场地时,她说可以,她很信任我选择场地的能力之类的话,我就当真了,找了半天,忙前忙后的,结果她们看了一眼就走了,依然去她心里早就想好的地方。我这画蛇添足,搞得自己很失落 很郁闷。以后组织者不说,我不再这样那么主动去出主意了。”
在他人没有提出请求时,不主动提供帮助,这是对他人能力的信任,边界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时间精力的珍惜。
我的这种常常想给他人提供帮助的行为,可能是有价值感的需要,认为我对他人有用我才有价值。其实我存在就已经有价值了,不是非得做什么。
先生认同我的观点,我感到轻松,转而有了幽默感。他在切火腿,问我要不要,我向来不怎么愿意吃外面买来的肉,特别这种加工过的香肠火腿之类的,但今天我突然愿意松动了,我说:“我试吃一点看看。”
他:“我是用来包在吐司里的........早餐要给宝宝摆到分格的餐盘里,他看着很好看很丰富就很高兴。”
我随顺他:“嗯!是的。你那天放点芒果,牛奶,面包,颜色那么好看,我看了心情也很好!”
于是我开始切芒果,本来心里只是默认给孩子备餐盘的,突然一转念,我们大人的享受也很重要啊!洗餐盘麻烦点就麻烦点吧。美好的体验还是很重要的。于是把芒果分装到三个餐盘里,把牛奶分装,把烤好的面包香肠和黄油煎蛋等都分装好了。
悠悠看到三盘早餐,笑了:“原来你们也要这样的餐盘啊!”
我:“是啊!这样好看呀!这是我和爸爸一起合作的早餐,怎么样?.......上次晚餐爸爸准备的肉丸子你那么喜欢,前两天爸爸准备的早餐你也很喜欢,爸爸是不是很有创意?”
今天看孩子吃的那么满足,我们两个都没了往日的看着时钟担心迟到的着急了,爸爸也不匆匆上班去,愿意等我们一起下楼,共走这一段路。是这份其乐融融的氛围让他留恋,把他匆匆的脚步给牵绊住了吧。
今天,彼此之间从一份对对方的认同开启了两个人之间的连接,开启了相互看见相互欣赏的互动,开启了一份温馨的家庭氛围。
我们和先生两个人的确是相辅相成,相反相成,彼此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但相互补充,更加丰富。我带孩子出去玩的范围有限,先生带去的地方跟我有很大不同,比如爷俩去逛我不喜欢的超市啊商场啊,孩子舔舔冰淇淋抱桶爆米花摸摸毛茸茸的布娃娃......也挺兴奋的,很丰富多彩。先生准备的食物跟我的不同,也显得很有创意。这就是合作和相互支持啊。
在日记里搜索“提供帮助”,找到很多曾经的日记里有类似的事情:
某日下午跟张姐见面,她倾听我,即使我有许多评判,她也没有打断我,使我的情绪得以尽情流淌,我可以骂他妈的,我可以哭,无论我的情绪多么强烈她都很平静地陪着,她的平静给了我信心:“我的情绪是正常的,我可以骂人,我可以犯错误,我会自己走出来。” (后面张姐说:她大概知道对方不会一直在思维里,所以完全的倾听,不打断;如果对方一直停留在思维里出不来的话,她会轻轻提醒他回到当下的感受,这样不会走偏。)
情绪宣泄后我自己恢复了理智,我意识到亲密关系只是高频率的刺激,让我看到自己的痛处,比如我有这样的信念:“我是不可爱的,我是没有价值的,我是不值得爱的”,他的信念:“我不被看重,我不重要”,所以我们常常被彼此刺激到。不是对方的问题,而是自己内在深处有个需要长久未得到满足。对方的刺激帮助我看到自己。我们之所以跟外人关系还可以,是因为别人不刺激我,我的某些行为没有满足他的需要,他想想:“算了,反正不是经常相处,就不刺激了,省得添麻烦。” 但是亲密关系里刺激频率高,一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边界,保护自己的需要,所以会刺激对方。当我某些方面被刺激到,就是提醒我我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其实在亲密关系里有时候感觉到太痛苦想要分开,那时候的需要是空间。
婚姻跟别人没有关系,跟刺激我的人没有关系,只是我自己的事情。关系都是机会,帮助我看到自己不圆满的地方。
平时难过时跟姐姐打电话,有时姐姐看我情绪太猛烈了会安慰我,其实那时候我最需要的时倾听,让我说个痛快。下次如果我有情绪,只想要倾听时,可以跟姐姐表达:我只需要聆听,不用回应,不用分析,安慰,相信我在情绪宣泄过后会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只需留意你自己哪些点上不舒服,往往这些点就是可以成长的地方。比如你对我很多担心,可以反应出你对生命不够信任,你不相信一个生命他要经历一些挫折走一些弯路过后他终究会找到出路,靠自己经验得来的解决方案才是真正的成长。生命当下发生的事情是有价值的,生命经得起挫折痛苦。(同样的,我倾听姐姐时也是不忍心看她尽力痛苦,所以总是无法做到陪伴她的感受,更多是想办法解决问题以避免那个痛苦,但实际上生命中的痛苦是避免不了的,问题是解决不完的)
提醒自己:除非别人提出请求,否则不要给建议,给建议其实只是单方面满足了自己想实现自己价值的需要,自己想表达的需要,但往往没有满足对方需要信任尊重 看见的需要。远远地看着不插手不插嘴,等他需要帮助时马上提供帮助,因为一直看着,所以清楚对方的需要,提供的帮助也是有的放矢。
“医不叩门”:要对方主动提出请求,自发的主动性,我提供帮助才有用。
“尊师重道” 学生因为喜欢这个老师,所以会喜欢这个老师教的学科。关系是第一位,关系不好,对方很难认同你的理念,很容易排斥。
小王被某位朋友老师多次督促着要严格按照168营养学进餐,感到紧张,压力,排斥,反感,需要放松自主信任理解。营养学是用来服务生命的一个方法,但是如果把重点放在方法上却忘记了生命的需要,就像修围栏本来是为了保护羊,结果却没看到羊,只盯着围栏修的牢不牢。
一味地向他人推荐自己认为对的理念,没有意识到其实任何方法都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但不是唯一。
看一个小视频:在不加干涉的情况下观察儿童,会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他们不会像成年人那样互相帮助,只在必要时才会伸出援手。这意味着儿童出于直觉,就会尊重他人的基本需求,知道他人不需要不必要的帮助。而成年人很难不去替儿童着想,给他们提建议,或者帮他们更好更快地做事,因为他们通常只是着眼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