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时间看了几部小说累了(可能也是没遇到很喜欢的),近期准备看一些哲学、写作之类的书。罗素的哲学人生课,傅雷的译本,通俗易懂,本来想着再看一本他的《哲学问题》,但已被部分书评劝退hahaha~
原来罗素在少年和青年时期也觉得人生烦闷,后来才找到了多活一天就多一天的快乐。这源于他发现了自己最迫切的欲望并慢慢实现,再顺利驱除某些欲望。
他提到了一个概念,少关心自己,否则便容易自我沉溺;去关心外面的世界,虽然也会有烦恼,但不像沉溺自己时会破坏人生的主要品质。结合文章的理解是你关心外界你能参与很多事情,并为此做出努力,但如果太自我,便不利于进取,反倒会增添很多痛苦。
上编分析了不幸福的原因,比如现代人常遇到的疲劳、烦闷、竞争、嫉妒等等,我们需要保持有秩序的头脑,去正视和仔细推敲忧虑,这和一般劝别人找点事情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有很大不同。如果被一时的情绪影响至深,那真是太傻了,有智慧地思考,真得可以使人想通,最近也实践了,效果还不错,是属于当下的时候情绪上来急着找人倾诉,但冷静几小时就觉得没啥了,而且负面情绪并没有反弹,很惊喜。
罗素提到的嫉妒篇的理论,最近便遇到了,是对方问起朋友的工资(纯八卦心理),我说工资这么隐私不会问啊,对方在听说朋友的单位后又说,应该工资(比我)高些。一瞬间无语,我并没有主动提到工资的事,而且对方的判断也不一定对,毕竟不能根据单位来判断两人的工资多少,所以对方为什么要说这句让人略微不快的话呢?工资的问题最好别说,因为总有人不太开心,同一个单位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我不免思考到,既然人性有这样的弱点,我们又何必当着两个漂亮女生的面说其中一个更美艳,当着两个歌手的面说其中一个唱得更好听。掌握了某些规律,对于自己来说就要多磨炼心性,使弱点逐渐弱化;对别人来说,便要尽量宽容别人,因为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且也不要做那个“引战”的人,所以高情商的人才会那么叫人欣赏啊。
现代社会,人们会接触更多刺激和更多被动的娱乐,在一瞬的欢愉过后,是更多的忧愁,太过浮华的生活,甚至会让人失去快乐的能力,像王阳明般格竹七日的举动更是稀有,而罗素认为,只有这些真正接近本源和自然的东西,才可以让人的内心真正丰盈快乐。
“在好多情形中,不必要的胆怯使烦恼变得不必要的严重。”
是的,事情还没做呢,自己先把自己吓着了,文中说到,狗都是更想去追害怕自己的人而不是不在意自己的人,所以真得要多一点前行的勇气。
文中还说到幸福的原因之一是找到自己的兴致,兴致越多,快乐的机会也就越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比一个只热爱观足球赛的人更容易快乐,因为可以天天看书,而无法天天看足球赛,所以找到一种可以融入生活中的快乐,和每天的衣食住行一样,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很美好的事。想想今年除了经常看书,还可以经常唱歌,算是又找到了一种融入生活中的快乐了吧。每天能从书中得到一点启发和思考,哪怕不足挂齿,也是一种真实可感的快乐;每天能练练歌,哪怕永远和专业歌手的水平差得很远,但只要自己不断在进步,便是幸福。
情爱、家庭、工作、闲情……这些和每个人绕不开的部分,被作者归到幸福的原因,但处理不好就是不幸福的原因。
作者提到,“人类的天性是对最不要求情爱的人才最乐意给予情爱”“最大多数的男女感到不被爱时,都沉溺在胆怯的绝望之中,难得遇有嫉妒和捉弄的机会便算快慰了”。感觉很多了不起的人真的已经把人生看得非常透彻了,可为什么世人还是容易执迷不悟呢,这也许就是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家庭方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的父母的关心是遮蔽占有欲的烟幕,这和情爱中的有些情况类似,对于家庭的坏处是教坏孩子,对于感情的坏处便是一段不健康的关系;
工作篇提到的不少内容自己以前其实都思考过,有些人的加班熬夜能带来社会意义,有些人的加班只是因为遇到难搞的客户消耗在了无意义的工作上(是我本人)。联系书里说的,如果你的工作是破坏性的,比如杀掉一个敌人,那敌人没了后你的快慰也没了,而如果你的工作是建设性的,我联想到了城市的建设者、老师,那你的快慰会源源不断,如果工作不够有建设性,那真要从利他思维出发,找点有建设性的事情了;
闲情是什么时候都该有的,也就是要给自己找些乐子,这和“烦闷与兴奋”篇似乎是异曲同工之妙,如何让人生不烦闷,感觉是道哲学题。
前段时间还看一个老师说,不是会做所有题才能考上,懂得放弃是一门艺术。这本书最后的哲学课,便是在说舍弃的学问,不懂得放弃的人,生活中无数的事情都可能会令他烦恼,然而这些只是在消耗你的精力,拖慢你的效率。
书评中看到一句话:“还是人类的情感转变的太快,面对自身填不满的欲望,只能留下无奈的叹息。”以前失恋时看到一句话:“敢于失去,才能拥有。”舍弃,真的是一门艺术,人生的行囊装得太满,人就会走不快。
作者认为,幸福的人很多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就像你看见一个孩子跌倒了,你觉得去帮助他是有道德的表现,你想成为有德之人,所以你去帮助他。真正的幸福不是的,是自然和下意识的反应,而不是为了什么。最近也有在实践这方面的道理,为了做某事的效率更高,为了觉得那样做是对的,而不是为了图什么,或是想让别人夸赞。
最后了解到罗素的生平,他一生中结过4次婚,除了第一次妻子是20多年的相伴,其他也是十几年就会换,有的甚至是同时进行。很多人写书去教别人,他们自己的生活一定就过得很好吗?其实不见得;自己做不好就一定教不好吗,好像也不见得。有时候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吸收就好了,不必太关注说的人。
相对哲学书来说,还是更喜欢《像哲学家一样生活》那本,虽然罗素也是伟大的哲学家。用先贤和哲学家们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是一件幸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