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史栩
1.
我爱读书。以本计算,读过的书肯定不下三位数。到没到四位数呢,未尝统计过,不好说。
我早已养成了随时随地阅读的习惯。Kindle、iReader等阅读器及智能手机,也让我不必非得手捧纸质书,而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
不像现在的小朋友,有打不完的游戏、看不尽的影视。我童年时没那么多娱乐手段,读闲书就是最佳方式。
犹记得初次读《哈利·波特》时,那种端坐一整天、眼神几乎始终不离书页、完全沉浸在魔法世界中的微妙感受。如今的我,再也做不到如此专注了。只有在电影院,手机开飞行模式的情况下观影,才偶尔能寻回当初那种聚精会神的状态。
依稀记得《哈利·波特》推荐语写道:“跨越了性别,所有年龄段,所有阶层,令全人类歇斯底里的哈利·波特,再次点燃全世界的阅读兴趣。”
要让一个人爱上阅读,ta最初读的书必须是通俗的、引人入胜的。若一开始就去啃艰涩的大部头,恐怕ta终生会对阅读这件事兴趣缺缺。
私以为,唯有当一个人已读过不少书,乃至笔下能流畅地写出锦绣文章之时,才是啃严肃类大部头的正确时机。
2.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缘此,没必要逢书就读。
相较十几年前,书的价格没涨多少。当今,水涨船高的工资,致使书显得越来越廉价。
我们小时候不挑书,其实是没得挑。书买多了,往往意味着这月可能要吃土。以亲身经历来说,我爸妈未开明到允许咱随意读闲书,读闲书和课业毕竟存在一定冲突。爸妈的态度是“不禁止,但限制”,原因很简单:考试不考。如果到睡觉时间了,我还想多读两页,爸妈往往是不允许的。无奈之下,只得匿于褥窝儿,用那种充电式的mini灯来窃读。
如今,多数父母反对孩子上网吧、打游戏、抽烟、喝酒、文身、早恋,但反对孩子读课外书的……恐怕寥寥无几吧。
3.
这几天,我每日数次注软化耵聍的碳酸氢钠滴液,双耳鼓鼓胀胀的,但“怎一个静字了得”!
在家中,爸妈的唠叨隐隐约约,睡觉也不必戴3M降噪耳塞了。
在单位,耳朵里嗡嗡响,仿佛老款台式电脑开机时的“唦唦”声,白噪音绕梁不绝。有利有弊。坏处是,难听清同事的话,给工作带来一点不便。好处是,在这种状态下,极易进入“心流”。
明早该去医院做外耳道冲洗了,趁这会儿尚未切换回喧嚣模式,多看几页书吧。
图片来源:《当幸福来敲门》《大话西游》。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