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通过一位朋友的转述,听到了另外一位陌生人的故事。她,17岁,家境优渥,因不想走中国应试教育的老路,选择了在上海读国际高中,入英国学籍,打算出国读大学。并且,早已游历世界各地。经历过很多,眼界比同龄人开阔,独立思想很明显,说出的话也显得老练成熟。
17岁,是怎样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说,他就是零零后。我们眼中的零零后是什么样?通常是直播视频上的小学生化妆大赛让人哭笑不得的鬼脸,或者是微博上早恋的他们爆出的不忍直视的“真心倾吐”或亲密视频。
社会舆论的导向让我们往往忽视年轻一代的力量,总是会用轻蔑的眼光看待所谓的不成熟。
而这位女生算是刷新了我的这位朋友的三观。他说,那位女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以后就知道了。”我在想,无论这位女生是故作老练还是确有经验,让她能说出这句话 ,一定是有着与我的朋友不一样而我的朋友不曾遇见的事物。
反观自己,所谓的“老人”,九零后,甚至还有一些“八零后”,十年之前所谓的“八零后”还是人们口中称道的“新鲜血液”,而如今像我这样的“九零后”都险些要被安上“中年人”的名号。
这个时候,我们到底都在干什么?
大多八零后早已成家立业,成为了某个社交群体的一员,真正成为了社会的一部分。这样的一群人,我想即使不能发光发热,但是能在某个城市站稳脚跟,也算是一种成功了。
而像我一样的九零后,主要群体还是学生。精英尚在少数,而大部分人,遵循着高中班主任“上了大学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金句为人生格言,在自我沉迷和放纵之间无法自拔,而且还会在一次次的作弊侥幸逃脱之后洋洋得意。
这是常态吗?对于大众而言,答案是肯定的。平凡眼光所能及的生活,就是如此。而眼界更开阔的人,他们认为的常态或许就远远不止这些了。
我并不是鼓吹每个人都应该不顾实际,为了更能说出口的人生经历而像无头苍蝇一般莽撞。我想说的是,大部分人没有活出想要的自己。
也许,某个小公司的不起眼的小白领曾经有着去当背包客的梦想;
也许,大牌的公司老板最初也不想成为一名工作狂;
又或许,面包店的兼职工也想自己开一家像样的小店;
又或许,面包店的老板想着把店盘出去然后去旅行。
但是,四句话里出现了相同的字眼,那就是“想”。
只是想想而已。只敢想想而已。
我想是因为大多人都会有牵绊。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我不愿意去选择那样没有保障不能稳定的生活。
我甘愿平凡,也享受平凡。
而我们或许能够做到的是,时不时给自己放一次“假”,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
这不仅仅是为了放松,更是一次关于自己的“反叛”,是为了保留真正的自己做出的最后一点努力。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写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真正的意义。
愿你们都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