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这是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描绘了清明节期生者祭奠去世的亲人,寄托无限哀思的悲凄情景。而在我的家乡,按老辈传下来的规矩,清明挂青,赶头不赶尾,要提前十天上坟祭奠,等到真正清明的日子,已没有人上坟了。因此,十几年来,每年清明我都不曾回老家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上过坟,都是父母每年三月下旬回去祭奠。

近几年,姨父每年都说,要我们这辈小的们也该回去继承传统了,父辈渐老,我们应提前跟着认认路,熟悉一下乡下祭拜的习俗礼节。听着这话心有几份酸楚,愈发不想回去,不是不怀念祖父辈,而是不愿接受父母渐老的事实。

今年公司休假制度调整,我们竟也可以享受到三天的清明假期,突然间的一个小假期,却纠结了该干些什么?是用这难得的三天,去旅游呢?还是访友呢?亦或回老家一趟?思量再三,我推掉同学、好友、闺蜜的邀约,决意哪儿也不去,就呆在家,好好陪陪母亲。

这些年,父母一直跟在我身边,我却更为恋家、依赖父母了。父亲仍在工作,他偶尔还能与同事们喝个早茶、打个边炉,生活不无乐趣。而母亲一人整天在家,忙忙家务、看看电视、逛逛菜市场或公园,兴致好时还纳纳鞋垫。即便如此,我总担心母亲一人太孤独,所以想尽多的抽时间陪她,哪怕是一起逛街买件衣服, 公园花葡前拍张照片,或是街边喝杯下午茶,我也甚感温暖许多。

“父母在,不远游”、“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古训,近些年时时萦绕在我脑海。也许真的是年龄渐增了,开始真正懂得其中的深意。如今父母健康陪伴左右,我是无比珍惜与感恩!

虽说清明是一个祭祖怀古的日子,而我认为在追忆逝者的同时,更应珍重眼前的亲人与过好平淡的每一天。

母亲的手工让我忘尘莫及

母亲的笑是世上最美的风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年的清明节,阳光明媚、十里花开,不似去年的大雨磅礴。 犹记得去年的清明节,儿子发烧,陪着儿子打吊针。坐在输液...
    方锐快阅读 4,292评论 0 0
  • 写下这些文字,距离X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很多天时间了。 6月19日是一个我不愿意回想的日子,但是,为了忘却,同时也是...
    Cola猫咪阅读 3,677评论 0 2
  • 有些事情,放在记忆中才不会褪色,有些感觉,放在记忆中才不会消失。 人的出生,就意味着死亡的开始……我相信在每个人的...
    无声的耳朵阅读 4,017评论 0 1
  • 突然得知陈虎走了,踢球,心梗。。。。。 人生总是那么残酷,2013年之后的生活对于我来说亦是如此。可我已经很幸运。...
    GrandFarmer阅读 1,865评论 0 0
  • 最近很多公众号都在推荐一部台剧《荼蘼》,已经很久没有看台剧的我决定看看这部慢节奏、嗲嗲音的电视剧到底在讲什么,于是...
    纸片人豆豆阅读 3,1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