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的是一本万利 ,用两三个小时读一本书,收获一个人几十年甚至是一生的经验,是最划算的投资。书读了之后要会用,要体现在行为上。 修行人不仅要在理论上下功夫,更要在行为上下功夫,改变自己的气质,用气质说话,不是用语言。当语言这一关没有突破的时候,我们对语言般若会很渴望。
方法加实践才能出功夫
明心见性的表现:第一,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第二,能把握自己的起心动念;第三,能与外界进行准确地衔接;第四,能通过外界的反应,比如他人的言行举止,把握自己的起心动念。世间法能运用无障碍的人就是明心见性。
佛法最后讲的是用,比如戒定慧,获得智慧就是为了起用。要见心,就在用处见。你起用的就是你的心。佛教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修行。真正的起用是既会做人又会做事,力求圆满,即是立德、立功、立言。
慈悲才是佛法中最厉害的武器,乃至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是与智慧相互涵容的。
慈悲的表现方式不一定是善的、美好的、正面的,有时候包容对方是慈悲,不包容对方也是一种慈悲。比如,别人修理你也是一种慈悲。真正慈悲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出发点都不是为了自己。
修行人不怕有妄念,就怕没正念;不怕自己笨,就怕不努力。不畏惧死亡,而畏惧虚度光阴;不畏惧事务繁多,而畏惧空耗生命;不畏惧名利,而畏惧人生没有方向,不畏惧他人误解,而畏惧心胸狭隘;不畏惧爱,而畏惧心中无爱;不畏惧人情浓,而畏惧道情远。尊重有智慧的人,时时觉照当下,有畏惧之心,就可以破除无明。
佛法把这个婆娑世界叫做器世间,就是一个很现实的物质世界:你让我受益,我就认可你——是有条件的交换。
人有理想,就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你的工作、你的理想向前推进,否则你就是在虚度光阴。
头脑的烦恼多、无明多、妄念多,要想办法先占领它,否则它就会被烦恼、无明和妄念所占领。无论知识和智慧,都是靠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起来的,需要很多时间的投入。心力强的人就能主宰自己的身口意,不会随境悲喜而不能自主。
虔诚到忘我才能入道
在修行人身上必须体现出宁静与祥和, 内在时刻保持觉照。外在的东西在意的越多,顾虑的越多,内心离道越远。
生而为人,就必须学会做事,一是为了回报一日三餐,二是为了自己成长悟道。不做事是不可能成长成熟的。
虔诚是修行的唯一办法,内在的贪嗔痴就是靠虔诚这股力量来转化的。就一个虔信足以让大家成佛,什么法都不需要,法是多余的。
信心与耐力是做事的根本
一个人的道德、仁义、能力、形象,只有在他做事的时候才能表现和证明出来。所谓的功德福报,不外乎从为人处事中求得。
无论什么人修什么法门,都是心在修,就是要专心专注地修。你必须把心止在一个法上,对这个法才会生起觉受,也就是“观” 。
只要你认定只干这一件事,目标明确,心念专一,每天就只想着一件事,你起什么心念就感召什么力量。所谓心召万物,这个力量、这个因缘就感召过来了——有形的感召过来,无形的也会感召过来。
早晨醒来第一件事,你就祷告: 我要……请护法神帮忙。连说三遍。如果你有定力就直接入定,在内心祷告,把这个信息、力量发射出去,这样见效快。当你的愿力足够大、心念足够强时,你发出的心念真的会震动三界内外,护法神马上就来护持你,帮你解决难题。
只要一念十年、十年一念,没有做不成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