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老人说过一句话:“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这句话曾带给我很大的触动,现代的生活凡事都讲求“效益”,等待一朵花开的心境在“地球村”的小世界里显得不那么受用。随之而来的,是无限的焦虑和迷茫。毕业的焦虑工作,单身的焦虑婚姻,父母焦虑孩子,学生焦虑分数……
我们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
《圣经》中有一句话:“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在物质横流的时代,太多的欲望和遐思蒙蔽了双目,对权斌的惧怕,对利益地追逐,那些即时的回报刺激你的神经末梢,让你获得极大的快感。而那些吟诗作对的诗词,相较之下显得无关痛痒,弃之如履,偶尔在茶余饭后拿出来晒晒,成为谈笑的下酒料。
不禁自问:诗词在这个时代还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
1.诗词浸润生命
杭州的春天异常美丽。湖光山色,总免不了出去踏青。不论是热闹的西湖畔,还是寂静的万松书院,都能带来美的生命高峰体验。清晨的阳光下,我信步走着,蓦然间冒出一朵娇艳的菊花桃,在棕褐色的枝杈上,独自盎然盛放,倏地眼睛为之一亮。
脑海中立马就蹦出了一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不禁假想千百年前是否也有一个人和我一般,为了春天的一枝花开而欣喜不已,手舞足蹈地想要把它馈赠给友人。
当你想要伸手去触碰的时候,“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伤感却猝不及防地袭来,青春急促又绚烂。我们不停地错过花枝满丫的昨日,又要错过今朝。一切生命都生机盎然地破土而出,而另一些枯萎的残枝却无端地被“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了。
那些童年背诵的诗词,或许已经残留了一个模糊的记忆。然而,它们并没有随着年日的逝去而消褪,只是静默地蛰伏在你的脑海中。待到那个契合的时刻降临时,诗意便如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一般,兴致盎然地持一壶酒秉烛夜游。
翻开《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里面的所选作品从古风到近体,既很完备,又分题材。或许只是寥寥几言,但承载了无数人一生最真挚与深刻的情感与思绪,借助诗歌歌唱出了灵魂的曲调。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人并非生而孤独的。打个比方,当你在春天漫步在西湖边,感受暖风的微醺,就感到“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惬意;当你在异乡形单影只,就有“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的愁烦;当你在和平年代,就会感恩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当你偶然闯入一座深院,便生发出“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的萧瑟……
被诗词浸润的生命,不会在每时每刻让你熠熠闪光,却能让你在某个瞬间,借助诗词穿越历史,感知那千百年来沉淀的情愫。你会体悟文字从遥远的时空里风尘仆仆地走来,重新在日光下苏醒,触碰你的灵魂。
2.一半扎根,一半飞扬的力量
文天祥有一句诗:“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虽然尾联有留取丹心的无畏宣告,但是诗中所蕴藉的惶恐,如浮萍般飘荡的游离感怕是挥之不去的。
只有坚韧的生命,才能够在风暴袭来的时候,以一棵树的姿态,一半紧紧地扎根在泥土里,一半在风中飘扬。
读这本《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我发现和其他版本不同的是,它并未拘泥于字词的细解,而更多加入编者的思想创作——添加了作者介绍与诗词说明。或有些微的主观情绪,但却因此显得有血有肉。
里面收录的七十七位作者,呈现的是七十七种的生命形态,有皇帝如唐玄宗,也有和尚、歌女,甚至无名氏。“三教九流”熔铸在一堂,虽时代境遇不同,但是品咂他们的情绪,对比自我,又觉如此地神似。
一如你找工作屡屡碰壁时读张九龄,他写《感遇》时正是被贬荆州长史时期,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写出了恬淡从容的襟怀,但也隐约透露出一股忧谗惧祸的心情;你和朋友惜别时,念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禁就涕泗横流了。可转念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就又有一种豁达的明朗之情抚慰心伤。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效用是“引起我们的怜悯,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对比诗词,我认为诗词更像一坛美酒,你从中汲取古人历史风尘中的眼泪和欢笑,将其点滴酿造,终有一天,风暴过去,你打开酒窖,会沉醉在屡屡清香中。
3.倾听灵魂的一曲清唱
对于“每一首诗,都有一个灵魂”这句话,我是深以为然的。其实,不限于唐诗宋词,上溯先古歌谣、《诗经》,汉乐府,到现当代诗歌,甚至跨越时空地域的界限,论及西方和印度诗歌,此理都适用。
一如描写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画面,就有千百种姿态——有《采莲赋》里的俏皮:“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音益)首徐回,兼传羽杯”,不乏《越人歌》里的暗恋:“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更有《思帝乡·云髻坠》里的无悔:“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一直到徐志摩的《沙扬娜拉》里:“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还有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题诗:“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那种无关风月的痴情依旧保留在诗的灵魂里。
诗因为其神秘性和多解性,能带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享受。所以,诗中会出现大量的意象,但这些意象又需要与情相融合,否则只是无谓的辞藻堆砌,空洞乏味。而那些渗透了真情的诗句,即使是一些平日里散散漫漫摆在生活各个平淡角落里的文字,架拢来也有一股惊心动魄的生猛力量。
这股力量在古诗十九首里体现地最为彻底,“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让你痛惜思妇的哀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让你感慨有情人天各一方的无奈;“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让你想要抓住即逝的岁月;“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让你思索生命的意义……
在西方,有《传道书》里面:“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的慨叹,也有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淡然。
越读诗,你就会越觉得,一首流传下来的诗,即或只是几行短得不能再短的文字,也是一个人穷尽全力去生活过、挣扎过的整整一生啊!
所以,多么感激,有一位名为蘅塘退士的人编集这本唐诗集,让我们还能有机会体悟古人刹那间的欢愉与悲伤的灵感瞬间,有时间与湮没在红尘中的迁客骚人开启心灵的对谈,借诗观照人生。
一直记得,《死亡诗社》里Mr.Keating说的一段话:“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当人通过诗,能够感知生命,有了体悟爱与伤痛的能力,我想,这便是诗歌在经年累月里镌刻你的眉目,沉淀你的气质。
套用中国诗词大会的一句话:人生自有诗意。让我们持守一颗不羁的诗心,且歌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