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老桑树,长在我的记忆里。一树的碧绿,摇曳着童年的美好时光。
那时候,乡下的小学小得只有五六个班。每个班级里孩子也只有十多个,或者二十来个。
我们村是一个小村子,学校也是一个小学校。
只有一排红砖瓦房。是一排“工”字形的建筑。中间的一长竖,就是那八间教室。两头的“横”,就是办公室,还有堆放杂物的屋子。
六个年级,每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占据一间教室。还有一件事住在学校里打更 的人住的。
我记忆力的打更人,是一个老的不能再老的人。弯腰驼背,胡子白花花的,脸上满是皱纹。沟沟壑壑里,仿佛埋藏着深深的岁月。
一双眼睛已经变得浑浊。平时,人们都叫他李二爷。
打更人的小屋,我进去过。里边有一口大锅。一铺短炕。在一只红褐色的炕柜上堆放着被子褥子之类的。因为长年的烟熏火燎,外屋的白墙已经斑斑驳驳,黑一块白一块。白色的地方能看见一串串的蜘蛛网。
我从第一个教室开始读书。
那时候,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女老师。梁老师,是我初中同学的姐姐。
梁老师对我挺好的。经常叫我到黑板上写字,造句,甚至领着大家读拼音,读题目。
只可惜,梁老师教到二年级就不再教我了。
换成了另一个女老师,柏老师。她是我的大娘。我的堂叔伯的二大娘。
她是一位代课教师。反正那时候,正式的教师可能没有吧?我知道的几位老师都是民办教师。
这位二大娘教书真是认真。每到周六的时候,就把我们找到他家里去,写作业,有时候还给我们讲一点什么。
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补课一说。我们去了,二大娘就放下手里的活儿,组织我们写作业。然后她去忙自己的家务活儿。
写到一上午,我们就回家。
可能二大娘也没有读过多少书,她再讲课的时候,有的题目做不出来。就请别的班的好学生来帮助她。
我上五年级的一天,她就让一个学生来找我,到他的班级里去,算一道四则应用题。
到了四年级,换了郭老师。是我同学的父亲。郭老师也是教了我两个年级。
到六年级,还是换了另一个郭老师。郭东城老师。
学校校园里,有一大片玉米地。
玉米地的边上,种着许多蓖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