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论》的作者赫胥黎在其另一篇著作《美丽新世界》中对人类的未来表现出了一种忧虑,他认为人类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沉迷其中而不再思考。
波兹曼则在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娱乐至死》中对赫胥黎的隐忧做出了全面的论证。他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奥威尔担心人类文化会死于禁书,而赫胥黎则担心人类文化会死于失去禁书的理由,因为没有人愿意读书。而相比于奥威尔,赫胥黎的担忧更容易成为现实,而且也在渐渐成为现实。
在《娱乐至死》问世的时候,正是电视文化覆盖全美的时候。电视机的出现,使得上至政治、教育,下至生活都全面和电视节目接轨。波兹曼认为,这是将以往的严肃事件娱乐化的表现。人们的时间被无聊的肥皂剧侵蚀,日常生活被琐碎的八卦新闻围绕,碎片化的信息接受使得人们无法形成系统认知。
今天,波兹曼口中的电视已经进化为网络,我们日常的信息超过百分之八十都来自于互联网。波兹曼的担忧不仅实现了,而且情况比他所处的时代要更糟。我们从网络上接触的信息不仅是零散不全的,而且大多没有背景,没有结果,没有任何严肃性,换言之,这些信息成了纯粹的娱乐。
应该说,波兹曼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但却不全面。我们确实为娱乐所包围,但也应该注意到,没有娱乐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自有人类文明以来,诗歌、戏曲、绘画、音乐等无一不是人类自娱自乐的体现。电视电脑的出现,不过是将人类娱乐的项目和领域进一步扩大化,并几乎渗透到所有领域,占据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类社会虽然娱乐,却并未发展到“至死”。因为要满足娱乐至死需要具备几个条件,即社会满足了所有人的物质需求,且社会竞争被极度弱化。在人还有需求未被满足,要满足需求还需要经过竞争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将娱乐发展到极致。
诚然,媒体为了博得关注,娱乐化倾向明显,信息爆炸也使得人们的时间被割裂得极其破碎;但只要人类还需要在惨烈的竞争压力中获取所需,娱乐至死的现象就不会成为社会主流。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会的某些群体中,过度娱乐的倾向十分严重。这点在在校大学生及类似群体中尤其明显。这些群体的特点是自由支配时间充足,精力旺盛且经济压力小。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的娱乐性具有极强的诱惑。
就大方面来说,网络环境需要引导,防止过度的娱乐化及大量无价值信息的出现,让网络资源能够被更高效地利用。就个人来讲,独立思考并形成系统三观是防止溺死于信息洪流中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