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古的故事多为神话传说,中国文学的源头也有很多关于神话的记载,后人收集整理,成了一篇篇创世故事。这其中以《山海经》、《淮南子》最为出名。
中国最早的文学故事来源于《山海经》,首先这本书是战国初年至西汉初年完成的,并不是最早出现的作品,却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这本书可以定位为一部地理著作,在文学上的价值是它保存了我国远古时代最丰富的神话传说,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翔实的资源。
上古时期,离奇荒诞,没有具体的体系来表明人类的来源,地大物博的中国便产生了神话,飞禽走兽,氏族部落,各个小国家,其间的风物都不相同,于是一些有心人便记下了这些东西,有些古籍怀疑这帮人是夏禹或者伯夷这样的人,到战国时期便有人刻意去记或者总结这些东西,到西汉初期的时候便形成了一部完整的总结,共十八卷,《山经》五篇,《海经》十三篇,《海经》包括海内经四篇,海外经五篇,大荒经四篇。这些作品后被西汉刘向总结成为《山海经》,后被收录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里。
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这些故事都来源于《山海经》,后代人已经将这些故事听够了,至于那些神兽,如饕餮曾经在《轩辕剑》中出现,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鸟兽虫鱼,人头兽身的东西里面全都包括,其次是一些地理方位,主要是五大仙山,虚构的比较多,大概古人的眼界过于狭窄,以这些山、河流、平原来代表方位,据说长留山也出自这里,如果没有这些上古神话存在,恐怕现在很多仙侠传都会失去意义,神话是传说的起源也是民族的起源。
第二部神话较多的著作叫《淮南子》,原名《淮南鸿烈》,汉武帝的叔叔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著,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汉初黄老之学理论的代表作。其中的神话内容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撞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还有部分寓言如塞翁失马,这些故事主要是为了阐明哲理而引用的。刘安其人爱好广泛,有过很多发明,文学素养很高,他是第一个对屈原《离骚》给予高度评价的古人,后生叛乱之心,被汉武帝诛杀。刘安其人工于辞赋,才思敏捷,他是第一个为《离骚》作解说的人,曾奉汉武帝之命作《离骚传》,给予《离骚》极高的评价,
《诗经》中保存的神话主要是记载了商周的始祖传说,商朝的始祖锲是如何出生的,周朝始祖是如何遭遇神奇生下了后稷,这两个故事分别在《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中,文辞典雅,不易理解。
此外,《左传》《穆天子传》里都记载了某些神话传说,《穆天子传》最早来源于西晋盗墓时出土的一些书简,后集结成书,记载了周穆王架八匹马西巡天下的事,期间会见了西王母,畅游大西北,经过中亚,最后从天山归来,这段奇幻的旅程是我国最早的旅行。
后来庄子在阐述其玄妙的道理时,多处引用神话故事,不过这些故事很多都出处不明,但却丰富了整个神话系统,其引用神话为鲲鹏之变,黄帝失玄珠,混沌世界。此后大多数神话故事都出自以上总结。
总结一下,中国神话的特点是:古籍文献记载较少,神话资料参差不全,散失严重,神话体系不系统,没有准确的神族体系。中国神话包含的民族精神有深重的忧患意思,如大禹治水,厚生爱民意识,如系盗息壤治洪水,体现先民的抗争精神,如刑天舞干戚。神话的功能很重要,体现了先民对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的自我解读,体现了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作用,保持了一定的社会风俗及其制度的合理性;神话把个人与集体联系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神话故事让先民对于痛苦死亡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这些都是是神灵和魔力的体现,只有敬畏自然,遵从天道,社会间才能出现平衡,而一些不能解释的问题则是各种神力不平衡或恶灵作祟的结果,这样的解释现在看来有些可笑,却给了古人极大地精神安慰。
神话人物身上体现了先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理想,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美和崇高美则给后世文学以示范,悲剧往往能唤起人们悲悯和畏惧之情,并使这种感情得以净化,获得无害的快感,从而达到某种道德教育的目的,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