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在诚意班学习的第3天,早上通过自己读原文、听博仁老师的导读、又听了李俊山老师的责善以及俊山老师的原文解读,主要解读的是勤学的部分,结合博仁老师的导读略有所感。
原文: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阳明先生说已经立志成为君子,就应当从学习开始。但凡学习不勤奋,一定知道他的志向还不坚定。跟随我学习之人,不是以聪明敏锐作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
相比聪慧机敏,阳明先生更重视的是做人的谦逊低调和学习的态度,他告诫我们在学习上要有5个态度,分别是
1. 谦默自持,无能自处。让我们学习圣贤的文化要常怀感恩谦卑之心。
2. 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笃定致良知、成圣成贤的志向,在心上下功夫,精进践行的时候遇到问题,要不耻下问。
3. 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看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祛除私欲,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4. 从人之长,明己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5. 忠信易乐,表里一致。忠于自己的志向,做到我心坦荡,表里如一。
反省到自己都没有做到以上5点,比如总是去看到别人的短处,总是内心想着他怎么是这样的人,总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究其原因是我太骄傲,我执增强,所以常常感觉自己很痛苦,因为自我膨胀,我执就增强,就会骄傲,就会感觉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随之痛苦就来了。今天有缘走进这个修心的大道,我一定要破掉我执,做到无善无恶心之体。
突然想到一段话:聋子说点的炮仗不响,瞎子说点的灯不亮,瘸子说炮仗挺响,灯也挺亮就是平坦的路走起来摇摇晃晃。一个人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那错的就永远是别人。
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在每个起心动念处思考,不执着,不起分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