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劳动是小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之一。可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长总以“孩子年龄小干不好”“长大了再做家务”“只要学习好就行”等理由,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事实真的是小学生不需要参与家务劳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代的很多研究也早已证实,做家务不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案例
秋季开学,彤彤成了一名小学生。彤彤是家里的独生女,全家围着她转,爸爸妈妈觉得孩子还小,家里大人也多,所以家务活也不让孩子做。可是开学还没一个月,彤彤就开始向家长哭鼻子,说同学都欺负自己,嘲笑自己,老师批评自己,不想上学了。
爸爸妈妈一听很着急,赶紧和老师联系了解情况。原来,在学校餐厅吃过午饭后,同学们都在老师的指导下排队去洗刷餐具,彤彤不会洗,放到水龙头下一冲,就把餐具放起来了,而且水龙头开得太大,溅了她一身水。
彤彤每周五值日,不会扫地、也不会收垃圾,没有做值日就跑了。同学们对她很不满意,大家纷纷跟老师告状,都表示不愿意和彤彤一组值日。
分析
案例中,像彤彤一样的孩子在小学一年级中有很多,彤彤不会洗碗、不会扫地、收垃圾,其实就是不会做家务。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会做家务,没有做值日的意识呢?
一、家长的包办代替
孩子在家不会做家务,在学校不会做值日,根本原因在家长。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小,不舍得、也不需要孩子做家务,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味的疼爱甚至溺爱孩子,家务劳动一律包办代替,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甚至不少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后,跑到学校里替孩子做值日。在校园里,很多孩子都7、8岁了,也不会剥鸡蛋皮,不会自己系鞋带,有的孩子甚至经常把裤子前后穿反……这些孩子的衣食住行全部依赖家长。
二、家长重知识轻劳动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上学了,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了,会不会做家务不重要。所以家长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业,根本没有培养孩子做家务的意识,更没有教孩子怎么做家务,孩子不会做家务就是很正常的事儿了。
三、家长不懂得孩子做家务的重要性
(一)做家务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研究表明,孩子长期不参与家务劳动,会导致自理能力差,增强对家长的依赖性。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难以养成。孩子小时候独立性的缺失,会导致孩子长大后,难以独立面对自己工作、生活、家庭中的问题或困难,遇事就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无法真正完成自己的人生,甚至成年之后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成为“巨婴”。
(二)不做家务的孩子缺乏责任心
纵观我们周围,凡是不爱参加家务劳动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依赖性,觉得父母替他们做事是理所应当的,没有独立意识,也往往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对自己、对家人的责任和担当。责任意识一定要从小培养,如果等孩子长大了再培养会很难。这类孩子房间一团糟,生活用品乱丢乱放,主要靠家长收拾,在他们幼小的内心会觉得做家务、收拾房间是父母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在学校里自己课桌的整理,教室卫生的打扫和他们也毫无关系,没有一丝主人翁的责任和意识。
(三)不做家务的孩子缺乏成就感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无法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可能学习成绩会不错,但是一个对自己都无法负责的人,如何得到别人的信任呢?所以案例中的彤彤不受同学欢迎,产生不想上学的想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洪明博士认为:做家务等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劳动有助于孩子们养成勤奋、负责的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爱做家务的孩子,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数和家庭幸福指数,在学业上常做家务劳动的孩子也往往表现的更优异。
建议
要让孩子爱上做家务劳动,树立孩子的独立责任意识,并且能坚持下去,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主动做家务的习惯呢?
一、家长要适当放手
(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要积极转变教育方式,明白让孩子做家务劳动的意义,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洗袜子,收拾书包等。时间一长,孩子就会知道这是自己的事情,要为自己负责。
(二)安排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知道他是家庭的一员,要帮着家长做家务,这是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比如,家长可以教孩子洗碗、擦桌子,可以安排孩子整理自己的小房间,感受到自己是家里平等的一份子,在家庭中享受应得的权利同时,也应该尽到做家务劳动的义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二、激发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在完成家务劳动后,进行打分、评比,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明白做家务就是对家庭做贡献,自己也是家庭的小主人,并从家务劳动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孩子对家庭责任意识不言而喻。
“欣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味不可或缺的良药。”当孩子在家务劳动方面取得进步时,家长可以适时给予口头表扬或小奖品式的物质奖励。一千个家长有一千种做法,比较行之有效的做法有 “集赞卡”、“评比栏”等。时间长了可以用积攒的“赞”、“小星星”兑换小奖品等,让孩子体会到家务劳动带来的获得感。
三、和孩子一起家务劳动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家务劳动,既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又融洽亲子感情。
(一)制定家务劳动计划,划分责任范围
可以全家一起制作家务劳动计划,把家庭成员中每个人的分工明确,就像学校里的值日表。针对孩子的内容一定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从独立完成早上起床后的穿衣服、洗漱、梳头发、收拾书包、整理文具,逐渐过渡到参与到家庭公共劳动当中。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担当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感受到父母的恩爱和家庭的温馨。
(二)家长学会示弱,孩子更有干劲儿
很多时候,孩子在最初的新鲜劲儿过去后,会逐渐失去做家务劳动的兴趣,即使家长再三催促,孩子也磨磨蹭蹭,一拖再拖。这时候,家长少用命令口气,要在孩子面前适度示弱:比如,妈妈今天上班很累,吃完饭你能来刷碗吗?孩子会很乐意帮助家长,因为他体会到被需要的价值感。当孩子完成时,家长要由衷感谢孩子,把自己的好心情传递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