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我在阅读一行禅师的《佛陀传》时,了解到了佛陀的日中一食,以及要求出家比丘“过午不食”的戒律。那时我想过午不食我是做不到的,但晚饭我能不能少吃点呢?
源于道家学说的辟谷养生法源远流长,近年来,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辟谷”的养生培训,很多人趋之若鹜,期望通过辟谷来减肥、治病、养生。我没有参加过此类的养生班,也不清楚现代人的辟谷养生是不是完全不吃东西,也不知道他们在养生班结束后会不会和之前一样大吃大喝。我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道家的辟谷和释家的过午不食都有其道理,只是我们能不能正确理解其内涵,以及如何与时俱进、让其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巧的是,之后不久我接待了一对来自江苏无锡的老人,他们居然已经坚持“过午不食”多年,晚饭仅仅吃一把坚果或者一杯酸奶,正餐是不吃的。老两口八十多岁了,身体健康,精神很好,我和朋友陪着他们在湛江各处转转,看着他们慈爱的笑容,我很感动。
过午不食我是做不到的,毕竟晚上总是很晚才睡,而且为了给小孩树立榜样我也必须吃饭。但老人的例子坚定了我晚饭少吃的想法。也许是心理暗示,也许是控制了食欲,一个多月坚持下来,晚饭少吃并没有让我感到饥饿或者不适。
近些年来,我就已经做到只吃一日三餐了,零食和夜宵已经远离了我的生活,现在慢慢地坚持晚餐少吃一些,我感觉自己对食物的欲望少了很多。当然,我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不吃肉和零食,只不过现在觉得这些有也行,不吃也可以。
在控制晚餐的量的过程中,我经常想到自己对酒的感觉。我的酒量还不错,在大学期间和刚毕业参加工作那阵子我经常喝酒,酒在我喝起来是香甜可口的,每当我打开酒瓶盖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到香气四溢,我会闭眼去体会、去享受。后来,在工作几年后的一次体检中,B超医生告诉我有脂肪肝,建议我不喝酒,至少要少喝。也许想到了继续大量喝酒的危害性,我便要求自己控制喝酒,推脱不掉的情况下才外出应酬喝酒。多年坚持下来,我发现自己的那种对酒香的享受居然没了。虽然我在家还是会偶尔喝点啤酒,但白酒之类的除应酬外基本上是不喝了。也许是心理作用,但对酒,我不贪了,不恋了,有也行,没有也可以。
不管是晚餐还是酒,其实都是一种对物质的欲望,一种对物欲的追求和执著。山珍海味亦或粗茶淡饭,拉菲茅台还是凉白开,这并不能影响你的生命质量,不能决定你快乐与否。晚餐少吃一点、酒少喝一点,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在控制欲望的过程中,从心理作用开始,到后来身体的完全适应,直到成为习惯,成为生活方式。
在能满足基本生活要求的前提下,物质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都很好。一箪食,一瓢饮,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