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赏识教育终于被玩坏了,坏到了很多人都意识到了似乎出了问题。
中国哲学,从来都有“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经典论断,凡事不要过得太极致,极致到了最后总是漏洞百出,事与愿违。解释起来很容易,每件事都有优缺点,如果只做一件事,在制约条件适当时,优点会被无限放大,一旦制约条件没有了,缺点也就粉墨登场,大唱主角。
赏识教育,本来只是在学校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之一,与多重教育方法并用,从而能够对于不同心理、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手段。等到家庭教育中,赏识教育的大行其道,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问题一:家长越赏识、孩子越难管。
家长在孩子的管教中,不敢亮出自己的底线,遇到孩子错误的事情,因为想到赏识教育,于是不再采取惩罚的教育方式,反向挖掘孩子做得对的地方,找到错误的地方,对的加以表扬,培养自信,错误的地方加以奖励引导,“如果你下次做对了,就给你买最喜欢的那个玩具/去吃一次大餐。”短时间来看,孩子改正了错误,很棒,皆大欢喜。可是丢掉的是什么呢?孩子就是在一次一次中测探到了父母的底线,父母丢失了底线,孩子丢失了敬畏。久而久之就是说了不听,管了没用,家长没了权威,孩子特别任性。
问题二:自我意识膨胀。
当下,“小皇帝”类型的孩子很多,虽然有的家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素养,但是,那样大多停留在行为的纠正上,意识上,还是收效甚微。这些孩子,在语言上,喜欢听好的;行为上,喜欢别人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判断事物时,喜欢的就是好的,不喜欢的就绝对不能碰。自己的喜欢为重,而且需要别人无条件地支持。
问题三:生活、学习无自主能力。
缺少了压力,生活、学习上懒懒散散,时间观念很差,做事拖拖拉拉,行动力与执行力很弱,对于喜欢的事情做起来无节制,遇到不喜欢而又绕不来的事情,又开始磨洋工,学习需要父母盯着,生活需要催着,到头来,父母孩子两头累。
问题千千万,一千个家庭,就会有一千种麻烦,林林总总,也不能一文尽述。最近爆出新闻——陪孩子写作业到五年级,母亲心梗进医院,心脏搭桥。新闻可能只是个案,可是评论中,大部分的家长评论讨论到孩子学习的现状,看起来就有些不容乐观。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努力培养孩子呢?从公立学校带过班主任,现在又在辅导机构任教的经历出发,给出一些比较中肯的意见:
1、家长要向学校老师放权,并且划分好家、校权责。
学校教育一般以知识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一般以习惯教育为主,知识教育为辅,会比较好。在学校,老师会根据教材,对知识进行系统地教授。
一天多门课的任务量以及和全班同学在一起,注定让孩子的个人习惯无法独立养成,因为破碎的时间和大量的干扰,那么课后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便成了孩子培养习惯的关键,可以给他独立的时间,从帮助他安排时间,安排学习,安排生活,到独立自主安排学习、生活。毕竟在家的时间占据了孩子大部分的生活。
把在校期间的教育权力,全部交到老师手上,是比较可行的,当下,面对教育局的上层压力,以及来自部分家长和社会的校外压力,让老师不怎么敢管学生,只要学生不影响了班级的运转,也就不会有太多的苛求。放权是对家庭教育的一个延续,不会让孩子觉得在家管得严格了可以去学校放松放松。家庭也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家不是逃避学习的港湾。
大概学校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只要为了孩子好,你怎么管都可以”。一般听了这样的话,老师基本上都会对孩子比较上心。
有效的沟通是必要的,这是联接家校的桥梁。
2、请“微笑”地祭出教育的“大棒”。
首先要明确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让孩子无法割舍的亲情纽带。不会因为我们的严厉、严格,而造成他们的心灵创伤。心灵创伤的造成,多是爱的缺位。爱是永恒的,不用担心“今天我爱孩子了吗?”
等到管不住时,突如其来的严厉与严格,只会让孩子觉得陌生,他们会在心理下一个定义:嗯,爸爸/妈妈有毛病啊。家长也会觉得自己人格分裂。
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也要有底线。要微笑地鼓励他们前进、探索。也要绝对遏制他们的懒惰与拖拉。
孩子都是爱玩耍的,要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要知道,玩耍与学习是生活的两个部分,无论哪一个,都要高效、有序地开展。
“大棒”是惩罚,惩罚的是错误的行为,而不是主体,所以不能因为孩子小,就舍不得,无所谓,没必要。恰恰想到,一次严厉的惩罚,会让孩子记忆深刻,一旦他懂事后回想起来,就将成为一生的财富。不要怕和孩子讲道理,明确地指出错误,及时地惩罚,是高效的方法。
记住: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针对行为,而不是主体。心智不健全的孩子,需要明确、及时的表扬与批评。
3、耐心点,孩子也是在长大的。
别着急,家长,其实你眼里不大点的孩子,也是在长大的。可能是因为相处的很密切,孩子的很多细节都被看在眼里,时间久了,容易对孩子钻牛角尖。其实,家庭是个正常的家庭。父母都是正常的父母,孩子也是正常的孩子,有时候只是因为我们的一点心急,孩子便成了不正常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成长。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本身也在跟着经历的增多而长大,有时候只是:孩子的成长与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不相符而已。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可是,又有几个人真的去反思了自己。
别着急,多和孩子沟通,去发现:今天孩子有学会了什么?跟着孩子一起长大,而不是推着他乱跑。
教育方法其实无分好坏,只是对于不同的孩子适用的方法不同罢了,但无论怎么不同,孩子的习惯养成,都是最必要的基础。
教孩子不难,用爱去教育,因为爱去呵护,也是因为爱,才要狠狠心,“修剪”一下枯枝败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