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化凤春天"。
作者ll谢永红
我校小学六年级开了一个语文教学研讨会,会上有些老师希望我能把作文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系统地写出来。我觉得,教学是艺术也是科学,需要大家多分享多交流以进一步研究,所以我乐于听从大家的意见。
这两年我带的那个班已经毕业了,我班有班级周报《虹溪周报》和作文微信号“虹溪作文”,学生发表了很多习作。有部分学生在“天府散文”“壹品小筑”“西南作家”“简书”等发表了较多的文章,有些学生在正式纸刊以及教研室的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受到了总编及部分文友的好评。有几个孩子的习作还收入了“天府散文”的年度佳作书里面,正在出版中。
我不想做长篇大论,只想不揣浅陋,抛砖引玉地把一些感受较深的东西总结一下,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我始终坚持的一点,就是每周周末必须给学生布置写作文并自己修改作文的任务。
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首先,要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以发表为驱动力,的确非常有效。学生都有发表欲望,有了发表的地方,学生就真的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了。
我很赞同一个说法,语文老师不要把全部的精力用于指导作文和批改作文,一定要花一半的时间,帮助孩子发表作文。
这个作文教学思路,最先是受到管建刚老师的启发。我看的他的第一本书的名字是《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是在京东网购的。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贾平凹的一个观点是,写文章就是写生活,把生活写好了,就是好文章。小学生生活都是细小的事情,把小事情写清楚了,就行了,能写出喜怒哀乐来,就可以了,不要太追求立意之类的东西,那是脱离现实的。
小学生最爱犯的毛病是,写不来就照抄照套,作文腔调很浓。这就难以提高作文水平了。一定要写真情实感为主,这样才能越写越好。
我规定,优先发表写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形成了导向,学生很快就转变了文风。
第三,教师不要太多地指导作文技巧。小学生写作文往往无话可说,老师指导多了,要这样这样写,不能那样那样写,每一条就成了一根绳子,捆住了孩子的手脚,倒转无所适从下不了笔。
让学生放开去写,自由地写,这是一定要的。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说。对于困难学生,放开手脚去写,尤为要紧。
我也布置单元作文,按教材的体系。但是,我也允许学生不写教材要求的东西,自由命题。这样的好处是学生愿意去写,比抓破头皮写不出教材要求的东西好。
学生写得多了,后来就慢慢地把以前不想写的教材上要求的文章写得出来了。
其实,教材的编者,也并没有规定必须按部就班,也允许老师灵活地使用教材。
第四,要千方百计让学生自己改作文。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孩子叫叶至善,后来也是作家。叶至善的小学作文,叶老让他自己读,叶老听。听到觉得不清楚的地方就问,孩子就解释,然后就让孩子按解释的去修改。念完问完,就改完了。
我规定每周末写一篇作文,不布置其他作业。必须反复用红笔修改,谁认真修改了,优先发表谁的。结果大家都修改,优秀的学生,总是改得满纸红字。作文真是改好了的。
我很少动笔改作文,但是,孩子们改得多,效果很好。
不过,老师的示范修改很重要。这有多种方式,有时,我拿一篇打成电子文档,课堂上集体讨论修改。更多的时候,是重视造句的练习。作业中的造句写话和问答题,都是训练语言的好机会。一定要随时评点用词不当等问题,并引导学生斟酌字句,增强修改能力。这是天天都有的基本功训练,马虎应付不得。
第五,要抓住一切机会点拨文章的写法。
我从来没有完整地正儿八经地上作文课。但是,总是在阅读课上,和学生随机探讨好的写法。这样做到读写互相提升。可以这样说,没有哪篇课文在学习的时候不探讨写法。
此外,要深入地细致地做好个别指导。有一个孩子暑假北京旅学回来写游记发给我电子邮箱,我看了,第一次提出的问题是,平均用墨,我告诉她,故宫见闻和升国旗可以详写,其余的略写。孩子就按这个意见去改了又发给我。我用微信告诉她,写故宫的时候,顺序混乱,她又去修改。我看了,又指明新的修改方向。这样经过了十多次来回,她终于改好了,在“天府散文”发表了。
有的孩子语言平淡,就要结合课文引导。比如《丁香结》里的比喻和拟人,让文章增色不少,我指导一个孩子写校园里的桂花的时候,就举出课文的精彩语句,启发她把平淡语句做修改,结果,孩子兴趣很高,修改成文后,这篇《我爱校园》也在“天府散文”发表了,而且还是头条。
困难学生的作文,一定要挤时间当面修改,就像叶圣陶先生那样做。
最后,我要说,语文老师最好是能自己多写文章,自己也能经常发表文章,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我想,如果能有充足的时间,给每个孩子当面修改文章,那不但有趣,一定还非常有效。只是,现在的小学生,学业负担太重了,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所以,学生自己批改作文,一定要落到实处。
当然,我的作文教学还不够精细,一定会有不够恰当的地方,希望各位高手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