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方法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即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结合。(若已泛化,需分析泛化的具体表现,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二、一般心理问题需满足以下4个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的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的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综合描述,可以给出如下定义,一般心理问题是指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三、严重心理问题需满足4个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内心冲突是常形的,在不同的刺激作用下,求助者会体验到不同的痛苦。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的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的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综合描述: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