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无厘头地偷了个懒,使用免打卡给自己续了命,当时还想着从明天就开始着手准备下周的文章。但每每有些写作的念头,总不能抓住毛线头,任它随时间变得一片苍白,到头来这周的作业又没能交上。整天被工作追得疲于奔命,满脑子回荡着欠的任务清单,根本无暇挖局灵感,观察生活,这又哪来的大道理输出。
正好外出办事的路上,在公交车上打开得到,想着找点灵感和素材,正好节目中罗胖在为一本《把自己当做方法》的书打call。书名一听就会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心想常规都说把……作为方法,谈到人最多想到工具人,现在要把自己当做方法,这到底是什么方法?
把……作为方法
“把……作为方法”可以说是这些年来学术圈最为流行的话语之一,往往人们研究的并不仅仅是对象本身,而是借助对这个对象的认知、理解,反思更深远的意义。
那么“把自己作为方法”到底意味着什么?又是什么方法呢?文章前言里概括的很清楚:通过对“自我”的分析,来“揭示出原本就附着其上的历史脉络和社会关系”,将这个概念从利己主义的泥淖中解救出来。以往能用来“作为方法”的基本都是外物,借外物的特质来反思自我,而“把自己作为方法”则意味着通过自我中“外物”因素的提取,进一步反思自我。
文中写到:“自己的经验都不是自然发生的,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发生,有它的历史、来源和局限。问题化的意思不是把它变成了负面意义上的问题,把它割除掉,而是要更好地去拥抱。”从个人经历开始谈及大的问题,将个人经验问题。
乡绅作为方法
用项飙的话来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生活的每一天。从项回忆自己所就读的中学,引出“乡绅精神”,这并不只是字面意义上的和身份属性相关的状态。他所表达的乡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自己那个村的情况摸得很熟,能够形成一个叙述,既有独立判断,又不是简单的排斥或吹捧。“和大体制不完全一致”,既立足于自己的小世界,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但又能和大体制保持沟通,始终保持内心的自主性。
传统社会中乡绅无论为官多远,最终要告老还乡,虽然身处政治、经济、文化的“边缘”地带,但因乡绅的存在仍让“边缘”与“中心”保持连接。但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乡绅”不再告老还乡,中心与边缘逐渐割裂。
项飙强调实践、调查、建立小共同体、找回附近、把自己的经历问题化,这些固然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把自己作为方法”在多大程度上适用,暂时需要打一个问号。把自己作为方法,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一套自我判断的系统,在自己的土壤中自洽,自得。
《把自己作为方法 ?》
Thursday 29/04/2021
简书 20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