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我就开始看遴选培训班“蛋壳”老师关于写作的课程视频。老师从“积累素材,清晰提纲,凝练语言”三大部分细致讲解了公文、公务写作。
老师在课上说,很多学员平时积累素材,要不就是只是看,没有留下痕迹,要不就是用笔记本抄了一本本,却没有去回顾,没有去使用。结果,等到用的时候,大脑空白,自己的学习变成了一个笑话。要想提高遴选写作水平,务必做到“有痕迹,常回看,勤练习”。听到这,我的第一感受是:“扎心了!”
这两年,在工作的空余时间,我就会摘录遴选写作素材。这几天,因为要换办公室,整理的时候,又翻出来那些笔记本。但,正如老师所言,我几乎就没有翻看过。之前试水遴选考试的时候,也都是到考前才翻出来看看。因为时间紧,内容繁杂,这些所谓的“学习成果”一点也没派上用场,最终还是“裸考”。
我觉察到,这不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而是因为学习目的模糊。我之前的所谓学习,其实是为了安慰自己,让自己觉得很充实,很努力,自欺欺人罢了。正如,应童老师教授课程时,也经常提醒我们,只有把学问活出来,才是真正在学习。否则,即使笔记做得再漂亮,课听得再多,都是自欺欺人罢了。
面对遴选学习也是同样的。遴选学习不同于以前的公务员考试复习之处,就在于它是非常落地的,它是与工作紧密结合的。正如遴选班的老师所说,遴选学习,不是突击式的迎考冲刺,而是“岗前培训”。不是为了那一场考试,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工作能力更上一层楼。遴选学习,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习在课内,功夫在课外。
是时候,诚实地面对自己,放下对老师的依赖,检视自己的学习效果,一步一步去踏实练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