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浊清不由意,醉醒我自知(35)
第十二章:再次遭贬谪
36.入洞庭,屈原悲愤唱招魂
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客死他乡,秦国何其可恨!
泱泱荆楚之朝竟然集体失声,楚人何其可哀!
冬日的洞庭湖依然是烟波浩渺,头顶北风呼啸,眼前浊浪排空,灰暗的天水之间,瘦弱的小舟时而起伏,时而飘摇。
“新王登基,万民同庆,然楚国地阔,楚民愚顽,新王治国,欲大行教化,特命三闾大夫屈原,巡行沅湘,以化愚民,着屈原即刻离郢,宣示王恩,不得迟延!”靳尚大夫阴阳怪气地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回响在屈原的耳边。
阴险、狡诈、虚伪、无耻,屈原用尽了所有恶毒的词汇都难以表达心中的愤恨。既然要赶自己走,那就直说,何必要找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既然要除掉自己,那就动手,碧血飞虹倒也痛哉快哉!
屈原万万没有想到,楚国的朝廷竟然黑暗到这种程度,令尹子兰、大夫靳尚、南后郑袖还有其他楚国的官员们,为了一己私利,竟然置国家百姓于不顾。屈原明白,在朝堂之上,自己已然成了那些小人的眼中之钉,必须除之而后快,故而在新王登基之际,自己这块又臭又硬的石头必然会被他们踢开的。离开就离开吧,与这些人在一起,自己也会被他们的污浊之气沾染,只是自己的理想怎么办,楚国的民众怎么办?出国还需要强大,楚民还需要富裕,就这样离开,着实不甘心啊!
屈原乘坐的小舟在浩瀚的洞庭湖上颠簸,摇晃,北风比先前小了很多,天色逐渐暗了下来,船舱内如豆的烛光映着屈原憔悴的脸。
“唉,可怜楚王,可怜楚民,可怜楚国啊!”屈原轻轻地叹息道:“是我屈原无能,眼看小人横行却无能为力,眼看国家的衰亡却被迫远离!”
屈原掀开船舱的布帘,走到舱外。头顶的浓云已经散开,冷冷的月亮孤单的悬在广袤的天空上,湖面的波浪也小了很多,细微的涟漪将月光刺骨的寒气一层层地推送到屈原的脸上,如针刺,似刀割。屈原独立寒夜,却感受不到这寒冷带来的疼痛,因为这种痛比起心中的痛要轻了不止百倍。
“大人,夜晚湖面寒气刺骨,还是回船舱歇息吧!”驾船的老翁关切地劝说屈原。
“哦!”屈原应了一声,但并没有转身,依旧痴痴地看着满目的冷清与萧瑟。
小舟飘飘摇摇,接近了洞庭湖心的君山,一丛丛黑魆魆的竹子在夜风中摇曳,发出沙沙沙沙的声响。
“船家,前面可是君山?”屈原问驾船的老翁。
“是的,大人可要登岸?”驾船老翁问道。
“伤心之地,还是不上去得好啊?”屈原摇了摇头。
“大人为何说君山是伤心之地啊?”
“你看那山上黑魆魆的竹林,就是斑竹吧,那斑竹枝干上的点点泪痕,看得让人伤心啊!”屈原知道,斑竹又叫做湘妃竹,相传舜帝驾崩,二妃伤心不已,以涕挥竹,竹尽斑,故唤作“斑竹”。
“大人伤心,可是为了已故的先王?”驾船老翁问道。
“正是,唉!屈原事业未竟,而先王业已故去,怎能叫人不伤心?”屈原叹息道。
“大人真忠臣,先王并未厚待大人,大人却对先王如此记挂,实在难得!”
“先王待我固然不厚,然先王毕竟是楚国君王,为臣者怎敢怀恨,现如今先王枉死,朝廷污浊,屈原心理又恨啊!”
“恨则恨矣,又能如何,眼下大人远离朝堂,漂泊荒野,还是多想想自己的境遇吧!”
“屈原身为楚国之民,自当为楚王解忧,然先王还未等到屈原建功,便匆匆撒手西去,如今楚国朝廷的混乱,恐怕他是无从知晓了。”
“也不尽然,大人可曾听过‘招魂’一说,相传民间有人故去,亲人不舍,便请巫师招魂,以续亲情!”
“招魂?是招来先王的魂魄吗?”
“是的,不过要有些招魂的词句罢了!”
“招魂的词句?”屈原听了驾船老翁的话,也记起来楚国民间确实有“招魂”一说,若是真能招来先王魂魄,倒也可以在先王魂魄面前一述衷肠,让先王在天上看清楚国的现状,明了自己的忠心。
面对着无边的黑夜,面对着冷清的月光,屈原缓缓地吟出:
“……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千,何为四方些?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吕托些。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让些。
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
……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旋入雷渊,靡散而不可止些。
……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吕些。
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
下一节:浊清不由意,醉醒我自知(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