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科夫在《在怎样延长你的寿命》一书中说:“生活节俭固然有益于长寿,但并非必要条件,因为很多长寿的人都喜欢喝酒尽兴。在舍曼的百岁老人名单中,有好几个都是喜欢过量饮酒的。如一个叫做雷蒙的老人,他喜欢大量饮酒,最后活到了107岁。波利提曼是一名医生,每天在白天全力工作后,夜晚都要喝得小醉,他25岁后一直如此,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最后活到140岁。加斯科涅是一名屠夫,喜欢一周喝醉两次,活到了120岁。最有趣的是一个名叫布朗的爱尔兰地主,他活了120岁,根据他墓志铭上的记载,他非常好酒,常常喝得克酩酊大醉,甚至临死前都在沉醉的状态中。有很多地方都以长寿之乡著称,然而那里也恰恰是白酒的主要消费地区。在黄金海岸的沙伊村523人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0多人,而此地正是法国白酒消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当地老人的生活与青年人比起来,并不显得如何简朴。”
这说明,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无可讳言,饮酒过量伤身体。但是,饮酒对身体的益处也应该看到。梅契尼科夫还认为,空气质量好与寿命的延长并没有太大关系。瑞士是一个山地国家,空气质量非常好,然而当地的老人中很少有超过100岁的。单就空气质量而言,瑞士仅具备让人长寿的条件之一。他研究发现,最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活到100岁的人,往往家境比较贫苦,或处于社会的下层,生活简单。在富贵的环境中,也有长命百岁的,但为数极少。一般而言,活到100岁以上的老人,生活往往极其简单。他还认为,长寿与地域之间并没有太大关系,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在很多地方,未开化的土著人中有很多享有高寿的。在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与俄国),虽然其文化发展的水平不高,但当地享有高寿的老人却比西欧要多。
这些都是经验之谈。一切顺其自然,首先对酒。药王孙思邈说,酒是百药之长。经检测白酒中核苷类物质含量是其它酒类的100倍以上,适量饮用能够达到抗氧化、增强免疫等功效。另外,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要清淡一点,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尤其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血管硬化,血液浓度升高,更要注意清淡饮食。空气质量好肯定有益于身体健康,但不是唯一条件。根据香港卫生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女性及男性的寿命分别增至86.7岁和80.5岁。男女平均寿命均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港人的平均寿命排在全球首位,但众所周知的是,香港是一个生活节奏快、住所拥挤、生活压力大、空气质量并不是很好的城市,那么香港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说是第一是香港的医疗条件好,第二是港人的生活饮食习惯清淡为主,科学搭配。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梅契尼科夫在书中写道,人类的妊娠期和生长期都比较长,从理论上看,人的寿命应该更长。18世纪瑞士的著名生理学家哈勒尔认为人类应该活到200岁。布封则认为,如果没有意外和疾病,人类可以活到90~100岁。弗洛朗斯认为人的生长期为20年,寿命应为生长期的5倍,人类应该活到100岁。
这与我国古人关于人的寿命研究成果不谋而合。早在3000年前,老祖先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人的自然寿命是百余岁。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现代科学研究结果亦表明,人类的正常寿命不应该少于100岁。 科学家研究哺乳动物时还发现,其最高寿命相当于生长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长期为2年,寿命约为10~14年;马的生长期为5年,其寿命为30~40年。人也是哺乳动物,生长期为20~25年,自然寿命则应为100~175岁。另外研究还发现,细胞分裂的次数、周期,与寿命是相关的,可用细胞分裂次数乘以分裂周期,求得每种动物的寿命。如小白鼠的细胞约分裂12次,分裂周期为0.25年,其寿命为3年。而组成人体的细胞大约分裂50次,每次分裂周期为2.4年,故人的寿命约为120岁。这些都和国外科学家的研究相吻合的。
梅契尼科夫在巴斯德研究院工作期间,曾到保加利亚旅行,发现当地有很多的百岁老人。经过调查,他发现当地居民经常饮用一种被称为“保加利亚酸乳”的发酵乳。他便开始了一项新的研究,不久提出了乳酸对人体健康有益,可以延长人类寿命的理论。本书便是专门阐释这种理论的著作。而且,为了证明这种理论,梅契尼科夫每天都坚持喝酸奶。梅契尼科夫被认为是免疫系统研究的先驱者,也因为发现乳酸菌对人体的益处,被人们称为“乳酸菌之父”。
我个人认为,增强人的身心健康,应该进行适度的运动和合理的饮食。这也是梅契尼科夫和生命科学理论所强调的。但不能忽视人的情志对人的身体的影响,尤其在当前经济社会高度运转、工作繁忙、紧张的生活环境中,人们更容易产生焦虑急躁易怒等情志上的变化,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人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若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其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在七情之中,有六情属恶性刺激,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它为心志,笑为心声,笑是喜形于外的体现。经常保持喜悦、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是有好处的。故《儒门事亲》说:“喜者少病,百脉舒和故也”,愤怒致病较重。《东医宝鉴·内景篇》说:“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则肝木克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怒多伤肝,肝失疏泄,气机升降逆乱,进而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故表现证情较重。其它是悲伤肺,恐伤肾,忧思伤脾胃,导致急病的发生。有则故事是,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林黛玉因悲思过度伤肺而死都是实例。《淮南子·精神训》说:“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大忧内崩,大怖生狂”。因暴发性刺激致病,多发病急、病情重、甚或天亡。七情之中,喜、怒、惊、恐以刺激量过大、过猛为致病条件。《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神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忧、思、悲的情志刺激以刺激时间长为致病条件,持续不良的心境,积久而成疾。就拿目前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病来说,其病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有一条是,情志的影响。西医亦认为糖尿病是人体内分泌紊乱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血糖升高。现很多科学家都认为人体内分泌紊乱首先是大脑皮层紊乱所致,这里面紧张的情绪波动影响很大;高血压病亦是大脑皮层的紊乱是基本原因,高度紧张工作生活压力,很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志的致病特点,自觉地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调节。
调节情志对身体的影响的方法很多,最主要是要培养一个愉快的心情,以平常心面对生活的的一切。同时,要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医学养生知识,以《黄帝内经》、《道德经》等医学理论为源泉,学习上古中医和气功等有关科学功法,通过意念导引调整好自己身心,吸收天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能量、精气、阳气,使情志正常运行,脏腑回春。学习的功法不宜过多,先易后难,选择易学效果好的学习,由浅入深,徐徐展开,持之以恒,必有功效。历代的道,佛、儒、医、武术与民间等流派,在练功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从练功要诀上讲,道家要求“修心练性”,佛家要求“阴心见性”,儒家要求“修身养性”。但这些不同的功法都有调动人体潜能,以达到强身延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