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致沅弟(2)【1261】2025-1-4(2)
评点:老幺之死湘乡早有预测
老幺曾国葆七月患病,以后时好时病,到十一月初,病势转重,终于不治。曾纪芬说他得的是时疫症。可知曾国葆也是这场殃及整个吉字营的流行瘟疫的死者之一,死时年仅三十五岁。在曾氏诸兄弟中,曾国葆是最为命薄的,既死得早,又无子女。他在诸弟中最早跟随乃兄出山办团练,杨载福、彭玉麟当时都是他的僚属。但曾国葆命不好,一开始打仗,他的湘恒营便大溃败,被乃兄裁撤回籍,眼看着杨、彭等人高官重爵,心里只有痛苦。曾国华死后,他再度出山领兵。这以后的几年,他的运气转好,连打几次胜仗,因此获迅勇巴图鲁名号,并有了知府衔的官职,不料尚未过一天地方官的瘾,便死在金陵城下。
曾国葆留给后世的文字记载极少。《清稗bai(形容微小或非正统的)类钞》(是民国时期徐珂创作的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从清人、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仿清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记载之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馀条。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中有一段关于此人的话:“合肥程忠烈公学启初从粤寇,后降于官军。降时,与所部数百人,严装持满,叩曾文正之弟贞干壁门,大呼曰:‘我来降,追者在后,故不能释兵。信我,可开壁相迎;不信,亦请发炮相击,免使我死贼手也。’曾闻之,遽倒屣(倒穿着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客人来到,因急于出迎,以致把鞋穿倒。后以倒屣形容主人热情迎客。又作“倒履”。)出视,传呼开垒门纳之。程以此感曾甚,誓效死以报。”
程学启及其开字营后来并入李鸿章的淮军,攻城略地,战功卓著,是太平军降将中获得清廷赏赐最多的人。这段话是称赞曾国葆的识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对程不怀疑,开门接纳,是要冒很大风险的。由此可见曾国葆亦不是庸才。
曾国葆之死,对曾家震动很大,尤其给远在湘乡老家的曾氏家属更带来巨大的惶恐。老九的夫人甚至央求老四写信给大哥,请求批准老九离开前线回老家休养。这封信至今还保留着。信写得有趣,且不长,特全录如下:“国潢敬密呈伯兄大人座右(座位的右边。古人常把所珍视的文、书、字、画放置于此。信首此词为尊重之意):今年二月,卿宜人(笔者唐浩明先生注:即曾国葆夫人)去世之后,看八字者来,有请看科三(笔者唐浩明先生注:即曾国葆嗣子纪渠)八字者,断之曰:八字颇好,今年千吉,要五尺布插田,要五尺布过年(笔者唐浩明先生注:五尺布,指包在头上的长白布,湖南乡间叫拖头,即肖布也。这话是说曾纪渠今年要两次戴孝。一次为嗣母披白布, 在插田时。一次为另一长辈披白布,在过年时),尽称为奇。后十一月,沅弟寄信来,说在营维事情恒公病痛,许观音戏三天,要九弟妇率科四、科六(笔者唐浩明先生注:即曾国荃的二子纪瑞、纪官)速速酬完。九弟妇拆作两天,十二月初四、五酬完。初五夜,打卦至至百余个之多,竟不领受。后戏子才上床,去世之信即到。科四母子盖信神,因有看八字者说沅弟明年断不可打仗亲自出队,话语颇不吉利。九弟妇母子苦欲求大伯父另派一人往金陵督兵,求谕旨沅弟来身边办事云云。弟不深信邪说,想兄亦以谓然。因九弟妇再三苦言,是以附呈。叩求伯兄大人察核为祷。”
这封信曾氏自然是收到了的。但未见回信。曾氏可能面对着这种“妇人之见”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故而索性不予作答。
无论从笼络曾氏兄弟,还是从激励士气来说,朝廷都需要对曾国葆的死予以优恤。曾国葆只有知府衔,此次特追赠按察使,照按察使军营立功后病故例议恤,又谥号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