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第二十一章读后感

      在本章节中,作者主要讲述“直觉与公式”这一概念,我们的大脑十分相信自己在经历锻炼后而习得的能力,并且可以快速地做出判断。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作者在文章中的举例。

      首先是一个预测新生年底成绩的实验,在他们刚入学时,由辅导员通过对14名学生的简短对话,并且参照他们高中时期的考试成绩做出地预测,但这种方式与作者通过各种参数形成的公式所做出的预测相比。辅导员仅仅凭借的主观印象所作出的预测结果,其准确性低于利用公式所得出的准确性。

      你能够预测葡萄酒的价格吗?相信当你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会以为这都是专业的品酒师才能做的工作,可现实并非如此。在文章中,作者讲述了一个通过夏季葡萄生长的平均温度、丰收季的降雨量以及上一个冬季的降雨量而组合的一个公式,可以预测葡萄酒的价格。甚至这种预测的准确性,超越了许多品酒师预测的准确性。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许多有着工作经验的人们其预测的准确性却低于公式,答案是我们经常会把一些不同情况过度复杂化,并且我们还会存在不一致性。比如在炎热的夏季刚刚下过一阵雨,当我们感受到凉爽的风吹过我们身边时,往往因为心情的好转而更改了对于一些事情地判断。但我们却不曾意识到,会因为周围的一些因素发生改变而让自己也发生了改变。许多医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于患者的同一张病历却做出了两不同地判断,就是这一情景的最好说明。

     

        利用公式不仅仅在这些领域,就连在婚姻中也有公式可以运用,假如当你想要测试自己婚姻的稳定性,就可以根据书中所提到的,婚姻的稳定性=做爱的频率-发出争吵的频率。

      即使作者通过了这么多例子来举证运用公式的好处,但在许多现实的情景里,人们并非都愿意去接受运用他们感到“死板”的公式。比如当医生给病人诊断时,他们更多的是在运用自己多年来到经验为患者提供治疗,还有许多品酒师会嘲笑那些公式说:“让一个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去评价电影的质量真是可笑。”即便医生在短期的诊断中,利用自己的直觉经验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问题,但我们也不能磨灭运用公式具有的重大意义,即便两者现在还存有一些争议。但总体来看,运用公式所做出地判断比相信自己的直觉更有优势可言。

      最后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在面试时可以采纳的一个公式,就是提前给面试者设计6个方面的评分测试,每一项都是独立进行打分(用0,1,2,3),并且在完成一相测试后立即打出分数后才能进行下一项。通过这样简单的测试,你能够更大概率地找出你想要招聘的人。即便在这中间你可能会遇到一眼就觉着非常适合的人,但请不要着急,按照这套方法走下去,并且根据最后的分数录取最高得分人,因为这种方法可以让你避免光环效应,因此可以更加理性地招聘到真正优秀的人才。

        学会运用公式可以更好的给人们带来提升,就拿一个简单的去银行贷款的例子来讲,以前在没有征信系统的情况下,贷款基本都是靠银行信贷员的主观评价,然后做出决定。但现在早就不同了,假如你想去银行贷款的话,那么只要去那里扫码测试一下征信,银行的封控系统就会根据其各项数据,运用公式的形式来给你做出打分测试,最终根据各项得分相加看是否可以通过安全测试。如果没能通过,那么你就无法通过贷款,这也不是哪一个人所决定的,而是通过大数据公式来综合判断的。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测试,就省去了以前许多麻烦的环节,不仅提升了双方的办事效率,而且还省下了许多的不必要麻烦。比如你原本就已经负债累累,那么一个预测便把所有的数据都能调用出来,省去了大量时间地调查,也省去了许多银行今后可能出现的危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