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笔的时候,大脑常常空空如也。不经意间,总有些小芽似的想法拱地而出,对,就是那些刚钻出地面的小芽,看得见,抓不住。
要有文字的灵感,还是得像那个宁夏农妇马慧娟一样,投入生活,“用文字去排遣生活的苦涩”。去面对,去迎接,汗水洒落,变成文字,笑声和哭声,成为章节。马慧娟在西北干旱荒凉的土地上劳作、养家,像别的农妇一样裹着厚厚的头巾,手上结着老茧,只不过她把涌向自己的那些事、那些感触凝聚于笔端,汇成有棱角有力量的文字,砸向人心,于是她是作家。
患有脑瘫的农妇余秀华说:“听见风,理解风/听到雨,怜悯雨。”于是,她是风靡全国的新锐诗人。有人说她:“云上写诗,泥里生活”。肉体从泥里挣扎站起,灵魂遨游云端,高尔基、马尔克斯、莫言、路遥……那些沉甸甸的名字,他们的光彩来自对生活的咀嚼和对他人苦乐的关照。
这使玩弄文字游戏、放大感情、生活注水的人永远相形见绌,苍白的生活中可能诞生文字高手,但绝不会产生感动今人和后人的作品。
用文字构建金字塔,就得经历风和雨,思考闪电和雷声。捕捉一个婴儿的笑,体味北方大地上油菜花的坚强,虽然缺少雨水滋润也要装扮一片风景,关注常常拧着眉头背手踽踽而行的老翁,和挥帚清扫落叶的矮小能干的保洁员。
热腾腾的生活就是一条河,认真涉过这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