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读完《刻意练习》,我的领读稿子

写在前面

我总结下《刻意练习》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点:

1、杰出人物,无一不是来自刻意练习;

2、心理表征,是杰出与平庸的差异所在;

3、刻意练习是什么?


1、没有所谓的天才,刻意练习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领读完这本书时,我突然想起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的故事,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刻意练习的案例吗?

电影中的爸爸专门培养2个女儿学习摔跤,在那样重男轻女的环境中,受到很多不理解。

结果为印度赢得一枚奥运会金牌,也改变了2个女孩子的命运。

她们的成功是因为天生吗?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认为是天生的吧。

而是因为父亲在他们身上运用的就是刻意练习的方法,父亲就是专业的教练,从体能、基本功、比赛技巧等一点一点教孩子们,为了让他们更专注,剪掉了他们的长发,孩子们也付出了异于常人的汗水。

我们小时候并没有机会得到某一个领域的刻意训练,但是这本书让我们知道,我们并不是输在天生比别人差上面。

如果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和采取正确的方法,培养子女或者自己达到更高的高度的,现在知道方法并不晚。想想书中那个快70岁了还立志要80岁之前拿到空手袋黑带的老人吧。

2、心理表征,是杰出与平庸的差异所在;

我很疑惑的一件事情,为什么每个人看待一件事或者做一件事的方式和结果那么不同呢。

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心理表征不同。

我们可以理解心理表征就是我们对一件事的下意识的反应。

比如我看到别人写的字,我单纯的看写得整齐不整齐,好不好看。

而懂书法的人,立马就开始拆字,会看字数属于什么字体、线条写得流畅不流畅、笔锋怎么样、用的什么纸什么笔等等等(我瞎掰的,反正看的角度和我不同)

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因为内行的人对这件事有一个专业的心理表征,以至于他根本不用刻意去想怎么思考这件事,自然而然的就在做了。

而刻意练习,最重要的就是强化专业的心理表征。

3、刻意练习vs一万小时理论

一万小时理论太流行了,但这个理论是有缺陷的。

他会给我们一种错觉,自己达不到某个高度是因为没有1万小时来练习,也会让人误以为只要达到1万小时,就一定可以成功。

但是,很多技能根本就不需要1万小时,比如记忆大师的训练,只需要数百小时。

而进行简单重复的天真练习,练2万小时也不会有进展,比如我们从小吃饭,有把自己吃成美食家吗?从小写字,把自己写成书法家了吗?

刻意练习比起1万小时理论就科学多了,这是基于很多科学研究和大量案例得到的结论。

那就是:目标明确,专注投入,及时反馈,挑战舒适区,找到导师,强化动机,坚持练习;我们重点记住3F原则 focus、feedback、fix it。

说起来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点,可是做起来确实是难上加难。

就说一点,目标明确,专注投入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今天想学习画画,明天想学习唱歌,父母给孩子报好几个兴趣班,指望孩子每个领域都能达到优秀的程度,那是不可能的。

再比如反馈:有的人学习英语,就一直在背单词,不去跟人聊天,也不知道自己学的对不对,永远是哑巴英语。




这周时间,我们一起来阅读《刻意练习》。

这本书20万字,我们用一周的时间来完成阅读。

提醒大家一下,这本书中有很多案例,比较厚,如果读起来吃力,可以选择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重要的内容阅读。

如果你不满足于自己的能力只是“足够好”,一直在追求“非常好”,那么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

放弃一切错误方法,从今天开始“刻意练习”,因为这是最强大的,也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法。

期待大家通过阅读和实践这本书,成为更厉害的人。

领读day1引言 第一章

今天我们开始第一天的阅读:引言和第一章。

主要学习3个点:

1、天才是什么;

2、天真的练习VS有目的的练习;

3、有目的的练习有哪些特点;

1、天才是什么

首先思考一下:天才存在吗?

不管哪个行业或领域,似乎总有一些非同凡响的人,他们能做的事情和杰出的程度让我们感到炫目。我们自然而然的认为他们生来就比别人优秀,会把他们称为天才。

想一想,你身边有没有你认为是天才的人呢?或者你了解的领域里,谁是大家公认的天才?

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天才是训练的产物,如果方法得当,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天才。

作者举了莫扎特的完美音高例子:

1763年,7岁的莫扎特进行了环欧洲演出,名声大噪,更令人吃惊的是,年幼的莫扎特听到某种乐器演奏出来的调子时,不论是哪种调子,马上便能准确地辨别出来,也就是拥有绝对音高,又被称为完美音高。

大家都称莫扎特为音乐天才。

可事实是什么呢?

莫扎特从小就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学习,他的父亲就是作曲家,家里乐器应有尽有,专门培养莫扎特的音乐才能。

此外,研究还发现,完美音高只是一种只要经过适度的接触和训练,几乎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莫扎特的天才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培养来的。

如果莫扎特完美音高这个例子还不能说服你,后面的第8章,作者还破解了很多所谓“天才”,背后的秘密,我们后面再阅读。

作者在这本书中想告诉我们的是:

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表现与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

书总把这种通用的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2 有目的的练习vs天真的练习

这本书的第一章,给我们着重讲解了有目的的练习

与有目的的练习相对应的,是天真的练习。

大家有没有一种技能,不管怎样练习都没有提升呢?

比如我,从小到大花了多少时间写字啊,可是不仅写不好看,还越写越丑。

有的人,下一辈子棋,也还只是入门水平。

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真相是,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想要有进步,需要有目的的练习。

作者找了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史蒂夫来做实验,让他每周练习一个小时记数字。

我们常人一般可以记住的数字也就是7、8个吧,好点的才能记住身份证号码吧,受训者史蒂夫也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可是经过不段的练习,他从8、9个,记录到20个、40个,经过200次左右的练习他一次性可以记住82个数字!

3、有目的的练习4个特点:

定义明确的特定的目标:

有目的的练习,主要是“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最终达到长期目标。

专注: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包含反馈:

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要么是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要么是局外人给你提出的),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远。

走出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如果不走出舒适区,我们做再多的练习,都是在做天真的练习。

尽管我们通过专注的训练和走出舒适区,一般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自己做某件事的能力,但那并不是全部,想要成为天才,刻苦努力还不够。

还需要什么呢?我们要接着阅读后面的章节才知道。

今日互动:

思考下自己有哪些事情是在做简单重复的“天真练习”呢?



领读day 2 第二章 第三章

昨天我们学习到,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训练习得的。

只是做简单重复的天真练习是不行的,有目的的练习会好一些,最好的方法是刻意练习。

今天,我们接着阅读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内容是大脑的适应能力和心理表征。

1、大脑的适应能力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大脑的结构与运行都会为了应对各种不同的心理训练而改变,很大程度上像你的肌肉和心血管系统响应体育锻炼那样。

这一点在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伦敦的地形特别复杂,单靠gps根本不可能带你到想去的地方。而你只要说出一些模糊的信息,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就能迅速的规划出最合理的路径,最快的速度把你带到目的地。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伦敦的出租车司机考试极其严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考试。我看了下书中描述的考试内容,真的满变态的。

科学家研究了这些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发现他们在考证书之前和之后相比,大脑中的海马体后部明显增大,并且当出租车司机时间越长,会变得越大。

简单的说,就是大脑越练越大。

科学研究还表明,如果你足够多地练习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脑还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件任务。比如后天的盲人,他们看东西的神经元就可以用来对盲文做出反应。

此外,大脑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需要注意的是:

1、年轻人的大脑,即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更具适应能力,因此,年纪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就像“折弯幼枝效应”。如果你将一根刚刚长出来的幼枝稍稍折弯一点点,那么到最后,那根树枝生长的位置,可能会发生重大改变;而如果你去折弯已经长成了的树枝,这种影响则小得多

2、通过超长时间的训练来发展大脑中的某些部位,可能得付出一些代价。 比如实验发现那些获许可的伦敦出租车司机尽管提高了对伦敦街道的记忆,却导致其他类型的记忆力出现下降

对于刻意练习,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发掘自己的潜能,而且要构筑它,以便从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变得可能做到。

这要求挑战体内平衡,也就是走出你的舒适区,并迫使你的大脑或身体来适应。

2、心理表征

什么是心里表征呢?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可以简单理解为,对某一个事物的下意识的反应。)

例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再比如说狗,如果一个没见过狗的人,听到这个词,只会觉得是一个词语;

而如果你养过狗,那说到狗不必搜索记忆,便能想起关于狗的各种细节,而且,所有这些信息都可以即时访问。

你不仅将“狗”这个词添加到了你的单词库之中,而且也添加到了你的心理表征集之中。

将杰出人物和我们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的好处:

帮助我们处理信息:理解和解读它,把它保存在记忆之中,组织它、分析它,并用它来决策。你可以立即吸收和考虑更多的信息。

心理表征可以用来为很多行业和领域做计划,表征越好,计划就高效。

杰出人物运用心理表征来提高技能水平,监测并评估自己的技能水平,在必要时调整心理表征,使之更加有效。

心理表征有助于高效学习:学生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最有可能取决于他们能多敏锐地察觉自己所犯的错误。

刻意练习能够创造更有效的心理表征,并且,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是一个良性循环:

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

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练习,以磨炼技能。

总结:

1、大脑越练越厉害。

2、而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是杰出人物与普通人的差异所在。

3、通过刻意练习,可以创造更有效的心理表征。

今日互动:

说出你的一个的心理表征(最好是你已经强化或者想强化的心理表征)。



领读 day 3 第四章

昨天我们学习了大脑的适应力,以及心理表征的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第4章,刻意练习的黄金法则。

这是本书最重要的一个章节,有大家想要的干货哦。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3点:

1、刻意练习是什么;

2、如何运用刻意练习;

3、一万小时理论的Bug;


1、刻意练习是什么?

我们第一天了解了有目的的练习,刻意练习与其他类型的有目的的练习在两个重要的方面上存在着差别。

首先,它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

其次,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

刻意练习有如下7个特点: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样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它并非指向某些模糊的总体改进。

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也就是说,它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有针对性地提高那些方面,并且几乎总是包括构建或修改那些过去已经获取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逐步的改进最终将造就卓越的表现。

2、如何运用刻意练习

尽可能地进行刻意练习,是在任何一项事业的追求中变得更加杰出的基本路线图。

如果在你所处的行业或领域之中,刻意练习可以实行,那么,你应当采用刻意练习。

如果不是,那就要尽最大的可能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在实践中,可以这样练习:

首先辨别杰出人物,然后推测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接着再提出训练方法,这些方法使你也能像他们那样表现卓越。

要记住,理想的情况是找到客观的、可复制的测量指标,以便前后一致地从普通从业者之中挑选出最优异的从业者。

一旦你已经辨认出杰出人物,那么,辨别出是什么使得这个人和其他人表现不同,那些差别就可以解释他的卓越成就。

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最佳的方法几乎总是找一位优秀的教练或导师。

3、一万小时理论的Bug:

《异类》这本书提出了一万小时理论, 就是说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专家。

这个理论的传播太广泛了,很多人就觉得这就是真理。

但真相是,从来不存在1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存在很多Bug。

主要有几个点:

1、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

例如,优秀专业演员的专业技能习得往往是3500小时;记忆类专家技能的习得也并不需要1万小时,而是数百小时。

2、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定性作用,却也会是一大影响因子。

3、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这一点,也取决于练习方法。 

4、驳斥1万小时定律可以玩一个巧妙的思想游戏,这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Eubulides)提出的沙堆悖论(Sorites paradox):1粒沙子不是堆。如果1粒沙子不是堆,那么2粒沙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沙子不是堆,那么3粒沙子也不是堆;以此类推,9999粒沙子也不是堆;因此,1万粒沙子还不是堆。 

与之相对的,本书的作者是科学家,他们的结论都是出于严谨的科学研究,更值得信任,大家可以看到这本书后面200页的参考文献和注释。

总结下今天的内容:

1、了解了刻意练习的特点;

2、找到你的导师,得到反馈;

3、不要相信一万小时理论,低效的时间堆砌,不如进行刻意练习。


领读 day 4 第五章 在工作中使用刻意练习

昨天我们学习了刻意练习的黄金法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第五章,在工作中使用刻意练习。

很少有组织或机构成员,绩效太差的代价会被处死或者被送进监狱。

但很多时候,犯错的代价也高得令人无法接受。

例如,在医学界,医生不用把自己的生命赌在某一台手术上,但病人却是在赌自己的生命。

在商界,犯错的代价可能是时间、金钱以及未来的商机。

在部队,绩效差不仅危及自己的生命,还会威胁到国家安全。

这一章节,主要讲的是怎样在工作中提升绩效和能力。

1、美军的王牌训练计划:

美国海军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学校”(Top Gun school),就有一套王牌训练计划,教海军飞行员如何更有效地战斗。。

他们的方法是:给学生飞行员机会,在不同的局面下尝试不同的战法,并由教官对其表现提供反馈,然后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战中去。

海军挑选了最优秀的飞行员担任教官,他们会假扮成敌方飞行员(红军),与学生飞行员(蓝军)展开空战。

只是不使用真正的导弹和子弹,而是在战机上装备照相机和雷达,以记录每一次空中练习和模拟空战。

训练和模拟空战后,马上就会召开“战斗报告会”。

在这些会议期间,教官会毫不留情地考问学生:

你在空中的时候注意到了什么?

你采取了什么行动?

为什么选择采取那些行动?

你犯了些什么错误?

可以怎样改变?

渐渐地,他们将学到的东西内化于心,在真正做出反应之前无须思考太多。(也就是我们前面学到的专业化的心理表征)

通过这样不断的把飞行员逼出舒适区,他们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学会怎么战斗。

其实,各行各业都需要一个王牌训练计划。

2、传授知识的传统方法 

观察人们如何接受训练时,会发现一种趋势:不重视技能,过于重视知识。

主要选择说教式的讲座,因为向一大群人介绍知识,比创造条件让人们通过练习来提升技能,要容易得多。

但数据表明,这样的方式并没有让受训者的水平有多大的提升。

想想我们参加过的培训课、网课就知道了,上了那么多课,可能上完就忘记了,我们的技能真正提高了多少呢?

有效果的方式是那些具有一些互动,比如角色扮演活动、讨论小组、案例分析、实习培训等。

3、改进技能的新方法

这本书提出,涉及提高绩效和表现时,正确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改进相关的技能”,而不是“我们怎样传授相关的知识”。

也就是像王牌训练计划那样,创造条件,让大家在日常工作中边干边学,并且给出反馈,不断提高技能,训练心理表征。

我们以医生的成长来说明3个重要的点:

找出杰出人物:

首先要确定在某个特定专科中谁是专家医生,可以想办法找到一些指标。

比如在手术之后防止癌细胞再生的成功率,就是区分最杰出的与普通的外科医生的一个指标。

及时反馈:

比如作者提到放射科医生根本不知道患者在拍摄了乳房X射线照片之后,是否真的患了乳腺癌,也就不知道自己的评判是否准确,也就是得不到反馈。

那么就可以做一个程序,首先收集多年来从病人手中获取的大量数字化的乳房X射线照片,建立一个这样的图片库,同时了解那些病人的病历等足够多的信息,以便知晓最终的结果,放射科的医生就可以使用这个工具来练习。

研究心理表征:

一旦你已经辨别出了那些绩效经常比同行优秀的人们,下一步就是推测,在那种杰出表现的背后到底潜藏着什么。

找到他们的心理表征是什么,并运用医学中的刻意练习找出一些方法,帮助医生通过训练来创建更高质量的心理表征。

寻找方法时可以问问这几个问题:

这种方法,是不是逼着人们走出舒适区,迫使人们尝试做一些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的事情?

它有没有提供关于绩效和表现的即时反馈,以及关于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提高绩效和表现的反馈?

那些制订了这种方法的人,有没有辨别出他们所处的特定行业或领域之中的最杰出人物?

有没有确定是什么因素将杰出人物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训练是不是被设计用来提高行业或领域内的杰出人物所拥有的那些特定技能?

如果对所有问题的回答全都是肯定的,尽管也许不能保证那种方法有效,至少可以肯定,它是有效方法的可能性大得多。

今日互动:

找出你所在的组织或机构中的杰出人物,分析下你觉得他优秀在哪里?




领读 day 5 第六章 在生活中使用刻意练习 

上一章学习的是在工作中使用刻意练习,但对我们来说,更多的使用场景是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运用。

比如我们想学习画画、学习书法、提升厨艺、健身、学习编程、学习某项运动、提升销售技能、演讲技能,等等等,这些场景,都可以使用刻意练习。

今天我们要阅读第六章,在生活中使用刻意练习,主要有3个点:

1、找到合适的导师

2、刻意练习的3F法则

3、如何坚持下来

1、找到合适的导师

有一名快要70岁的老年人,名字叫佩尔,他才刚接触空手道,但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到80岁的时候要获得空手道黑带。

听起来不可思议,这可能吗?

作者却认为,佩尔虽然不能像24岁的小伙子或者50多岁的人提升那么迅速,但他仍然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水平。

作者给他的建议是找一位专门的的教练。

我们有健身经验的小伙伴知道,自己健身方法得当是有可能达到效果,但是请一对一的私教,效果就快得多(贵有贵的道理)。

选导师要注意的是:

1、好导师并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人,但他应当在行业或领域之中有所成就。

导师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帮你创建心理表征,以便你能监测和纠正你自己的表现。

如果你是一位初学者,那么,只要导师具有足够熟练的技能,对你来说都可以。

但如果你已经训练了好几年,那你需要找一位更能干的导师。

因为,导师只是能够引导你达到他们或者他们的学生曾经达到过的水平。

2、一对一的教练好过大班或网课。

在大班或网课上会注意不到或者理解错某些细微的差别,有时甚至还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导致提升很慢。

并且,即使你发现自己的缺陷,也无法想出最好的办法来弥补,尤其是心理表征的问题。

3、不仅自己有技能和经验,还要会教。

很多人自己厉害,但不会教人的。

好导师还应当在他所在行业或领域的教育中具有一些技能和经验。

在选导师的时候可以去调查下他教过的学生的进步情况。

4、当你自己改变了时,可能需要更换导师。

因为这个导师可能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了。

这个佩尔最后达到目标没有呢?

我没有查到现在的情况,但是书中写到他74岁的时候,已经达到了蓝带并且在准备棕带的测试了,已经是很不可思议的提升了。

那没有导师怎么办呢?书中提到,这就需要牢牢记住和掌握3F原则。

2、刻意练习的3F

3F,3个F开头单词,很好记的:即:

专注(focus)

反馈(feedback)

纠正(fix it)

专注: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

反馈:没有导师给你反馈,就自己寻找反馈。

纠正:失败时进行思考,并且进行纠正,才能一点点进步。

我们来看看富兰克林练习写作和下棋2种技能时采取方法。

他很想练习写作,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研究了出色作家的作品,并试着复写;然后检查自己哪些地方没有复写出来,当他没能很好地复写出来时,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并思考遗漏了什么,以便下一次改进。

这就是使用了刻意练习3F原则,他的反馈就是自己复写的内容与原文的一致性。

结果是什么呢,富兰克林成为很厉害的作家,他写的《穷理查智慧书》以及自传,成为了美国文学的经典。

再来看看他怎么提升自己的棋艺的呢?

富兰克林没能将学习写作的方法应用在国际象棋之中,而是不停的跟朋友下棋,但根本没有什么进步。

没有专注、没有反馈、也没有纠正。

我们只有努力去复制杰出人物的成就,失败了就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失败,才能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3、怎样坚持下来

有目的的练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它难以坚持下去,即使你仍然在坚持练习,比如,你还是经常去健身房,或者你每个星期依然花很多时间练习弹吉他,但你难以保持专注和努力,因此,到最后你不再能推动自己前进,而且不再进步。

这时,我们可能会想:那些坚持下来的人,即使不是天才,但至少是意志力非凡的人吧。

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根本不存在意志力这回事。

第一,几乎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这世间存在一种可在任何情形中运用的一般的“意志力”。

比如有的人,他可以坚持练钢琴,看起来意志力似乎很好的人,但他在别的方面却做不到坚持。

第二,想到意志力会认为是天生的

比如杰姬年复一年地练习拉小提琴,每天坚持几个小时,因此,她一定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意志力。

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现意志力相关的基因。

杰出的人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动机。

你要保持动机,从2个方面着手:

1、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最有效的方法是固定时间来练习;找到干扰你的因素,降低他们的影响,比如老是被手机的响声影响,可以关机;保持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

我们还可以跟《习惯的力量》中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当你每天一大早就起来练习4小时小提琴成为习惯了,那做起来似乎就不痛苦,也不需要什么所谓的意志力来控制了。

2、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

动机一定是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做你更擅长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这种渴望,为什么要练习呢?

动机可能是内在或者外在的,保持动机有这几种方法:

看到结果。比如我身边有伙伴因为健身瘦了30斤,大家对她刮目相看,她更有动力了。

相信可以成功的信念。

当你真的觉得不喜欢自己的状态,为了逼一下自己,你必须相信你可以提高自己,并且跻身最优秀者的行列,特别是对那些着眼于成为本行业本领域杰出人物的人而言。这种信念的力量十分强大,甚至可以战胜现实。

你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实现某个目标时,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和你自己达成一个协议,你将尽自己的努力回归到之前的状态或者跨越停滞阶段,然后你再放弃。到那个时候,也许你不会放弃了。

加入团队

将对同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所有人聚集起来,或者吸引他们加入一个现有的团体,并且将团体的同志情谊和共同的目标作为达到你自己目标的额外动机。

此外,能持续看到自己进步也很重要,可以将漫长的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目标,并且每次只关注它们中的一个,甚至可以在每次达到一个目标时,给自己小小的奖励。

总结下今天的内容,想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某个领域达到杰出的表现,最好的方法是找到合适的导师。

如果找不到,那也要尽可能的遵循3F原则,focus、feedback、fix it。

并且不要迷信什么意志力,要坚持下来,就要想办法弱化让你停止脚步的理由,以及强化让你前行的理由。




领读 day 6 第七章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如果家里有小孩的,一定要特别注意阅读第七章,怎样培养一个天才的孩子,应该是当父母感兴趣的吧。

没有孩子的大孩子们,也可以通过这章,学习怎样把自己培养成杰出人物。

书中指出这有4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在开始熟悉这4个阶段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书中的案例。

20世纪60年代末,匈牙利心理学家拉斯洛研究了在各个行业或领域中被认为是天才的人后发现,正确地养育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将他变成天才。

于是他和她的妻子花了25年,来验证这件事,幸运的是,他们生了3个女儿。

他们选择培养女儿国际象棋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他们本身并不擅长国际象棋,而之所以选择国际象棋是因为易于测量。拉斯洛认为他的方法是适用于任何行业领域的。

结果是什么呢?拉斯洛的实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3个女儿都在国际象棋领域获得很大的成就。

大女儿苏珊·波尔加,15岁时,她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女子国际象棋棋手,后来和许多男棋手一样继续努力,成为第一位被授予特级大师称号的女棋手。

二女儿索菲娅·波尔加也在国际象棋职业棋手生涯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她年仅14岁时就参加了在罗马举办的比赛,并一举夺魁,当时还有几位德高望重的男子特级大师参赛。她赢下了9盘比赛中的8盘,和了另外1盘,在单项世界杯国际象棋比赛中赢得了2735分的等级分,在当时,无论是男棋手还是女棋手,这都是最高的国际比赛等级分。

三女儿朱迪特·波尔加在父亲拉斯洛的实验中可谓“王冠上的明珠”。她在15岁零5个月时成为特级大师,在当时的无论男子特级大师还是女子特级大师之中,都是最年轻的。她在世界女子国际象棋棋手中连续25年排名第一,并一直保持到2014年宣布退役。有段时间,她在全世界男女国际象棋棋手总排名中名列第8位,而且在2005年时,她成为男女棋手都能参加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对抗赛中的首位女棋手,迄今为止绝无仅有。

这让生了个女儿的我禁不住开始反思,我能给我的女儿带来什么呢…………

言归正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培养杰出的人可以实现的,并且是有方法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成为杰出人物的4个阶段吧。

1、产生兴趣

国际象棋三姐妹的大姐,在被采访时谈起了她自己最初是怎样对国际象棋产生兴趣的。

她说,“我当时想从家中的壁橱里找一样玩具来玩,结果找到了一副国际象棋。起初,我被那些棋子的形状深深吸引,后来我发现,下棋更让我痴迷,也对我提出了挑战。”

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能好好阅读,所以在她5个月的时候,我就拿出绘本给她当玩具玩了。

一开始,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但父母要把那种玩慢慢地朝着那件“玩具”的真正目的上面去引导。

比如,向孩子解释,国际象棋的棋子在棋盘上是怎么移动的。

再比如我,等孩子熟悉书了,我渐渐的就带着孩子一起读绘本中的故事了。

这个阶段,父母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与孩子经常互动,父母能激励孩子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此外,如果有哥哥姐姐也在学习某项技能的话,也是一个额外的激励。

未来的杰出人物往往遵循一般的规律,那便是:到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某个时刻,他们对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格外感兴趣,并且表现得比其他同龄孩子更有希望成就一番事业。对苏珊·波尔加来讲,当她不再把国际象棋的棋子当成玩具,而是真正被下棋所吸引,并且对比赛中棋子的协同配合感到兴趣盎然时,也就表明,她一生中的那个时刻到来了,从此她迷上了国际象棋。

2、变得认真

这个阶段意味着要去导师那里上课啦。

刚开始时候的导师,通常都不是特别厉害的,但是他们肯定要擅长教孩子,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让他们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父母和导师可以采用许多方法来激励孩子,但动机必须来自孩子的内心,否则,它不会长久。

 父母和导师有一种方法可以提供长期的激励: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喜欢参加的相关活动。

例如,如果孩子发现他喜欢在观众面前演奏某一种乐器,那可能足以激励孩子进行必要的练习了。

帮助孩子创建心理表征,可以增强他们欣赏自己正在学习的技能的能力,从而增强孩子的动机。

对音乐的表征,可以帮助孩子更喜欢聆听音乐表演,特别是喜欢在琴房中弹奏自己最喜欢的曲子。

也就是说,孩子应该有着“自加燃料、自我激励的动机来从事繁重的工作”,同时他们依然需要父母亲和导师“情绪的和技术的支持”。

3、全力投入

到了这个阶段,通常是在12-13或15-16岁,学生常常会寻找最好的导师或学校来指导自己的练习,甚至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导师已经达到了他所在领域中的最高水平,比如,从音乐会的钢琴家转行的导师,已经训练过奥林匹克运动员的游泳教练,以及一流的研究型数学家,诸如此类。

通常,这样的导师不会轻易接收学生,而一旦接收了,则意味着导师也认为学生将来有可能达到本领域或本行业的最高水平。

这种全力投入,除了专注的投入之外,还有财力、家人的支持等投入;

例如,如果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一流教练的情况,家人通常也会举家迁移。而训练本身的费用也极其昂贵,不仅聘请导师或教练的成本高昂,而且装备的成本、交通成本,以及其他各类成本也高得令人咋舌。

4、开拓创新

关于创新,要注意的是创新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各自的领域或行业中工作了很长时间,已经成为杰出人物,然后再开始开辟新的天地。。

我们经常在小道新闻上看到说一个只有小学或者初中文化的人,发现了诺贝尔奖级别的大发现,这种新闻,笑笑就好,哪有那么容易。

杰出人物确实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他们所在领域和行业的界限,创造了新的事物,但他们在实现这些创造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与他们一开始抵达那一界限时所采取的方式极为相似。

他们能从导师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经验就是:他们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为训练的一部分,导师帮助他们创建了心理表征,他们可以用那些表征来监测自己的表现与水平,思考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并想出各种办法来实现那样的改进。那些心理表征是不断巩固和增强的,也在指引着他们迈向卓越。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一步一步搭梯子。想象自己登到了梯子的顶端,并且需要在那里再搭建一级阶梯,搭好之后踏上去,再又去搭建新的阶梯,依此类推。一旦你已经抵达自己所在领域或行业的边缘,而且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搭建这一级阶梯,那么,你便非常清楚,如果你接下来需要搭建更多的阶梯,还得做些什么。

杰出人物的进展只在局外人看来才是重大进展,因为那些人并没有见证过所有那些微小的进展,而正是这些小小的进展,才累积成重大的飞跃。

总结:杰出人物的路线图: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




领读 day 7 8第八章、第九章

我们会看到很多坊间传闻,哪里横空出来一个天才,其实这些故事都是删减版,真相就没有那么多传奇色彩了。

1、书中破解的几个故事:

1)、帕格尼尼奇迹

天才之处:在演奏时,小提琴的4根琴弦一根根断掉,最后只剩下一根,照样完成演出。

真相:这是一次设计的“事故”,帕格尼尼在自己练习过一根弦演奏。

2)、莫扎特奇迹

天才之处:儿童演奏家、儿童作曲家、完美音高

真相:父亲刻意的培养,家里乐器应有尽有,10岁之前的曲子也主要是他的作曲家父亲完成的;

3)、天才跳高运动员的神迹

天才之处:一个叫唐纳德·托马斯的大学生,没有经过训练就跳到了2.13米,并且后来在世锦赛上以2.35米的高度拿了冠军。

真相:并非没受过专业训练,只是没有说出来;他是篮球队队员,在勤奋练习扣篮时,也提高了跳高的能力。而且,在扣篮时采用跳跃方法与跳高时采用的跳跃方法极其相似;他身高1.88,对于跳高也有一定优势。

4)、自闭症奇才

天才之处:很多自闭症患者,被认为是某些领域的天才,比如记忆、算术、绘画等

真相:也是后天练习而得的,并且因为自闭症患者更容易专注的做一件事情,所以做得很好。

5)、天生缺乏才华的人

非天才之处:比如音盲、不擅长数字的人

真相:由基因原因导致的先天性失歌症是有的,但是及其罕见。通常称自己为音盲的人,是因为幼时被别人说自己的音盲,然后习得性失败,就相信自己不会唱歌了。

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在其他方面正常的人,生来就不具备唱歌、解数学题或拥有其他任何技能的才能。

其实原因只是没得到充分的练习。

2、相信天生才华的危险性

1)、自我实现的预言(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种在心理学上常见的现象,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就像前面的音盲的故事,如果你相信唱歌是天生的才能,那么别人在说你不会唱歌的时候,你就真的停止练习,而到最后真的因为缺乏训练而不会唱歌了。

而有的人相信自己能做到,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做,就真的做成了。

2)、错误的判断天赋

在加拿大的冰球选手中,出生于1~3月份的人比出生于10~12月份的人多得多。是1~3月份出生的孩子比10~12月出生的孩子更有天赋吗?并不是的。

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加拿大在青少年冰球比赛中制订了出生年龄“一刀切”的规定,导致所有的冰球选手培训班上,年初三个月出生的孩子会成为班上年龄最大的孩子。大一些的孩子刚开始表现会好一些,所以教练会肯定他们的天赋,否定小一些的孩子的天赋,再加上孩子们的自证预言,结果差距就拉开了。

这个事情在中国也是有的,我们小学入学统一是9月1号,我的宝宝是8月底出生了,她以后就会是班上最小的小孩,有一些劣势。

3)、破坏力和改进点

才华是天生的这歌想法使人们假设,有些人生来就具有某些方面的天赋,而另一些人则不具备,而你可以很早就分辨他们之间的这些差别。

从而,你会在鼓励和支持“有天赋”的那些人,并打击其他的人,从而制造自我实现的预言。

人类的天性是希望在他们做得最好的方面投入自己的努力,包括时间、金钱、教育、鼓励、支持等,并且试图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至于失望。这

种想法和做法并没有恶意,但其结果却具有惊人的破坏力。

避免这种现象,最好的办法是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并努力想办法去开发这些潜力。

3、刻意练习未来可以做什么?

1)刻意练习运用在教学上

第九章开篇给我们讲了一个实验,把用传统方法和刻意练习方法教授物理的2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比,发现刻意练习班级对知识的掌握是非刻意练习班级的2.5倍。

他们怎么做的呢?

并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练习像物理学家那样思考。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提出一个“课堂问题”,目的是让课堂上的学生思考一些概念,这些概念对大学一年级的物理系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走出舒适区)

学生们可以在小组中探讨每个问题、说出答案,然后由斯劳里尔斯告诉大家标准答案,并围绕该答案来阐述,同时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实践中学习、反馈)

这种讨论使得学生思考那些概念,寻找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通常不只是停留在被问到的特定课堂问题之上。

有时候,如果学生们难以理解某个特定的概念,他可能会举行一个迷你讲座。

每一堂课还包括“主动学习任务”的环节,在其中,各小组的学生要考虑一个问题,然后单独写下他们的答案,并将答案交给老师,在此之后,斯劳里尔斯会再次回答那些问题,指出学生们的错误。在上课期间,谢卢会在各小组之间来回走动,回答学生的问题,倾听学生的讨论,并且辨别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

为什么?

因为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创建了心理表征。

在思考某件事情的时候,不会创建心理表征;只有通过去做某件事情,失败了之后调整方法,接着再去做,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创建心理表征。

2)创造全新的世界

如果人人都知道并且运用刻意练习,那么每个人都可以丰富自己和孩子们的人生。

未来我们会涌现多少优秀的人才啊。

那个世界是怎样呢?医生、老师、工程师、飞行员、程序员,还有许多其他的专业人士,都像钢琴家、国际象棋大师、芭蕾舞演员那样来磨砺他们的技能。再想象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些专业之中,一半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和今天最优秀的5%的从业人员一样突出。这对我们的医疗保健、教育体系、技术领域来讲,将会意味着什么?

对个人又是怎样的呢?

杰出人物在磨砺自身的能力时,获得巨大的快乐、满足感和个人成就感,并且能体会到心流那种很嗨的心理状态。

刻意练习让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185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4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5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6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51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88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2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0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书讲了什么 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少穻阅读 816评论 0 2
  • 引言 天才存在吗——我们的大脑拥有和莫扎特这样的“天才”相同的适应能力,“天才”只是更多地利用了这种适应能力。 莫...
    本格周阅读 816评论 0 2
  • 缘起 2016-12-31在豆瓣上标记为想读。 预约的书今天(2017-05-22)终于到了,收到邮件后就让人顺便...
    im天行阅读 1,685评论 0 2
  • 今天获悉,自己已经获得了副教授职称,对此,自己之前还是有一点点在意的,但是如今真正获得了反而有些不兴奋。 但是,自...
    勇者无敌123阅读 63评论 0 0
  • 贝果也是面包的一种吧,我自己这么认为,哈哈哈,它比面包好打发,不需要揉面到出膜,也不需要进行基础发酵,而且...
    芸的印迹阅读 65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