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继续阅读庆山的《夏摩山谷》,虽然依旧感觉晦涩难懂,但已经比初读时好了很多。我想这样的书籍不求一遍全懂,需要反复多读几遍吧。
今天读到了如真给仁美开始写信,并剖析自己的内心,她是第一次这样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内心呈现给别人。
因为仁美是一位修道多年的出家人,他自身独有的那种使人内心安静笃定的感觉,让如真有了无比信赖的感受。于是,她想和盘端出自己的内心,向仁美寻求诸多人生答案。
在此,我读到了如真的心结。原来她生长在一个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母亲深爱着父亲,但父母却分居两地,她和哥哥随母亲一起生活,母亲一生爱而不得,郁郁寡欢。
在她年幼时,出国见到自己身患重病的父亲,感受父爱只有短短的一周。随后没多久,父亲便去世。她的成长道路上没有父亲的参与,但是却有挥之不去的由父亲引发的无限伤感。
我想大概这就是如真性格里忧郁的源头吧。她想要的父母相亲相爱地陪在自己身边的日子,这从来都只是奢望。
其实,这是每一个孩子心中最大的期盼。如果他们不能在童年时享受到这样的快乐,反而是无尽的伤痛。那么,在他们今后的人生当中,这些终会变成解不开的心结。
读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我的一位朋友。她拥有姣好的外形、自己选择的中意的丈夫,并且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我却总是能感受到她内心郁郁不欢的情绪。
后来,我找到了她的心结。原来她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她的父母虽然没有离婚,但父亲却在外面有着另外一个家,那里还有个小儿子,并且两个家相隔并不远。
最让我诧异的是他们整个家族的人全部知晓此事,却无法改变现状。直到现在,这件事依然困扰着她。
有心病必然会反应在身体上,于是她也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疾病。但好在她在求医之路上屡屡受挫之后,开始了自救,学会去心理学的书籍中寻找答案。
虽然现在她的状态已经好了很多,并且说起心理学理论来也是一套又一套的,但内心的疙瘩也不知是否真的能得以开解。
特别想奉劝那些夫妻不和的家庭,要么选择为了孩子互相包容,要么选择分开,各自给孩子全部的爱。但千万不要把上一代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的融进孩子幼小的心灵。
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只要大人将关系处理得当,他们一样可以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未来。
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愿每对夫妻都能相爱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