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一篇“ 先进篇 ”,本篇主要阐述了孔子对学生们的教诲之词和相关事件。
在上文品读了“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孔子夸赞闵子骞说的话很到位。
因为某种原因,鲁国当权者要改建宫殿。闵子骞知道了后就去以委婉的话语告诫。
孔子知道后就夸赞闵子骞,说:“这个人呀,平时看起来不说话,一说话就说到了点子上。”
孔子夸赞闵子骞说的观点很正确,这也是修养很高的境界。
后面又读到孔子诉说子路。有一天,子路在孔子的面前弹琴,可能弹得实在不咋样,孔子就忍不住的说他为何要在我面前弹琴,把子路当同学的面怼了一下。
后来同学们就开始不尊重子路,有些排斥他。孔子知道后,有些于心不忍,也是怕弟子们不明事理过于偏激,伤害了子路,毕竟子路是大师兄。
其实孔子内心是很喜欢子路的,只是子路相处久了,说起话来比较随意,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所以孔子又向弟子们解释,子路并非弹得不好,只是还不够精通。
继续下章,子贡来提问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
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
愈:过,强。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优秀呢?”
孔子回答说:“颛孙师有些过分,卜商有些赶不上。”
子贡说:“那么是子张优秀一些吗?”
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
这章又是一句哲学境界相当高的回答“过犹不及”。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贡来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谁更优秀一点。子张和子夏是比子贡更晚一点拜入孔子门下的学生,也算是子贡的师弟吧。
所以子贡来问孔子,这两个学生谁更优秀。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孔子就说,子张这个人性格比较过,就是做事特别积极;然后子夏又懵懂,做事比较拖拉,没有那么主动积极。
曰:“然则师愈与?”
子贡就说:“那就是子张比较优秀咯?”
子曰:“过犹不及。”
孔子说:“一样的,过头和不及是一样的。”
“过犹不及”,是中国哲学界“中庸之道”贡献最大的一句话。
可以这么说,中庸之道的核心就是“过犹不及”。
其实很多人也认为,做过头比没做到要好一些,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
做过了与没做到同样都有违中庸之道,其结果同样都很糟糕。
老子在道德经也说过:“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是有时候话说得太多,更容易造成大的伤害,那还不如不做;而有些事你完全不解释,就会造成更大的误会,要适当的说一下。
所以,我们说话做事最好都要恰到好处,既不过头也无不及。
接下来这章,讲的是冉求。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
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
益:增加。
“” 季氏比周天子还富有,可是冉求仍为其聚敛财富,使其更富。
孔子生气地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大家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
这次孔子真的特别生气了,自己学生做出残害百姓的事,对孔子来说是不可原谅的。
孔子的教学理念是“有教无类”,所以,孔子的学生中什么样的人都会出现。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季氏就是季康子,一个小国家里的贵族,而一个贵族竟然比当时的天子周公还富有。
孔子已经特别看不惯他了,僭越得不像样了。
而冉求当时正担任季氏的家臣,也是特别能干的人,很善于赚钱。
他就使季康子更有钱,想办法帮他征收更多的税,到处搜刮百姓,把积聚财富得更多。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知道后就非常生气,说:“这个人不是我的学生,大家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
但这个事情冉求有没有错呢?这也不好说,因为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越富有的地方就会越富有,经济的增长,很正常的。
但在孔子礼制的角度来看呢,就是季康子过于膨胀,不懂得收敛一点,过于放纵,使孔子为之不满。
岁月团队第二季征文开始啦,写下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他(她)。
详情请点击☞第二季征文:那年,那月,那个他(她)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