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看了部电影,剧中女主角被闪电击中后奇迹般的停止衰老,永远的保持在了29岁时的状态。我对此相当羡慕,如果我也能和她一样不老不死就好了:只要拥有了无尽的时间,我就可以去尽情体验各种各样的人生。我不必再担心犯错,反正我有的是机会重新来过。我还能淡定从容地去探索我感兴趣的任何领域并成为此领域的专家,因为我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学习、练习和实践……
可惜在现实中,人类无法永生,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而珍贵的。想象下几十年后你老了:80岁的你坐在摇椅上,带着老花镜边翻看老照片边回忆青春时光,你希望那时的自己有怎样的感受呢?我相信你肯定希望年老的自己由于实现了人生目标,内心充满了完善感,感叹此生无憾吧?
时间稀缺、际遇难控,在真实的人生中大家并没有足够多的机会去试误和犯错,我们当下做的每个选择都可能改变将来的人生轨迹。这些不同的选择指向人生的不同可能性,而这些可能中,有的是你想要的,有的是你不想要的,但你又没时间去将这些可能性一一尝试,最终成为现实的只能是其中一种,那么你该如何提高实现无憾人生的几率呢?答案就是:除了运气,你还需要对你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规划。
可以说,大部分人都不理解生涯规划
目前,我国的高考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社会和学校都开始重视针对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但是我敢说,很多人,包括不少教育工作者并不了解真正的生涯规划。有位从事高考招生工作的朋友就曾这么问我:“说实话,你觉得生涯规划到底有没有用呢?”当时我就举了个例子:“假设有两位年轻人,一个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另一个根据自身和外部条件设定合适目标,然后循序渐进的向着目标努力。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你认为哪一位年轻人更可能获得他想要的成功?”
和这位朋友一样,对生涯规划持怀疑态度的人很多。有人说,“高三学生学业负担重,需要为高考做准备,很难有时间去认知自我、熟悉社会环境,何不等高考结束之后再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还有人质疑,“高中生青涩而稚嫩,普遍阅历浅薄,缺乏规划人生的能力,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为时尚早!”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来看下生涯规划是做什么的:
生涯规划即个体在全面了解和考虑自身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为自己的发展和生活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不断调整、摆正人生位置,以期自己能适得其所。
首先,从已经实施高考改革的省份的高考方案来看,学生们在计入总分的高考科目和志愿选择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而这些选择必须建立在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兴趣等个人特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有较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这也就正是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另外,从生涯规划的定义可以看出,生涯规划并非一次性的短暂行为,而应该是一个不断调整的持续性的过程。所以无论人处于哪个人生阶段,都可以根据当下对自己和外界的认知以及当前阶段地人生任务对自己的发展进行规划,而后随着自己地成长、资源的丰富、认知的改变、外部世界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摆正自己的人生位置。由此看来,高中阶段开始生涯规划其实并不早。
我们不应该单纯地把生涯规划看成设定一个不变地人生模板地行为,而应该把它看成一种灵活的思维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应对变化的方法的集合,它不是让人生变得一成不变,而是能让人更好地应对人生的各种不确定性。
建议大家去观看一个名为《20岁,不可挥霍的光阴》的TED演讲。演讲者Meg Jay博士说:“人生80%的决定性时刻发生在35岁之前。这就意味着你生活的重要决定、经历和突然的领悟,有八成是在你30多岁之前发生的。”
换句话说,就是你30岁之后的生活,就是你20几岁,或者十几岁时选择的结果。人生处处都是选择,尤其是年轻时候:高考后选择什么专业,哪所大学?毕业了,去哪个城市,进哪个单位去?该结婚了,选择什么样的伴侣……无数个明智的选择才会成就你的人生。
做选择不能只靠直觉,学会选择意味着你“决策力”的提升。它要求你拥有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对比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强大的思维能力、有远见的判断能力,还有视野广度……这些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你在学习和实践中慢慢增强这些东西,并能灵活运用它们做出一个个决策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你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