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们都在长沙过的新年。与小时候老家过年,的确有很大的不同。
我是侗家的孩子,在我们小的时候,过年是最开心的时候,尤其是到了冬天,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过年不仅有新衣服穿,还可以拿着压岁钱和小伙伴一起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相比于现在,在城市过年,我更喜欢农村的那种味道。在我们侗家,家里的亲戚大部分都是住在一个村子的或者是不远的地方,过年的时候那种感觉会特别的幸福。
侗族的过年,隆重热闹,年前,忙打糍粑、酿米酒、杀年猪、做腊肠、腊肉、备办年货,打扫门庭,张贴春联,互送礼品。
除夕天,备香纸供品,燃香点烛,敬祭先祖。有的用“年饭”喂狗喂牛,以此答谢,夜间,炉火长燃,灯明不熄,喜迎新春。深夜酌茶放炮,迎新祭祖。
“杀年猪” 杀年猪是在年前腊月进行的,挨家挨户都盼着自己的亲人回家,一起杀年猪。“杀年猪”时会请一些亲朋好友来吃一顿,俗称“吃泡汤”,一起庆祝一年的欢聚时刻,并送1-3斤猪肉给他们,让大家分享盛年喜悦。
打糍粑” 糍粑就是糯米打成的圆形年糕。侗家人家都会 栽植一些糯稻,收割晒干后放至腊月以备打糍粑用。寓意家人年年团圆,风干后用水缸装满凉井水存放,以备新年食用。
“捡柴喜” 捡柴喜,是大年初一早晨的事。捡柴就是捡财。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会出门捡财,财源滚滚,寓意财运主动进家门。
开财门后,会装香,烧纸,点青油灯,敬茶,寓意把财神迎到神龛上敬奉,希望财神永驻在自己家里。
在老家,除夕夜几乎鞭炮声就没有停过,从傍晚年夜饭起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除夕夜连绵不绝的鞭炮声,反而让我睡得格外踏实。
在我们侗家,除夕年夜饭开席要放鞭炮,晚上12点要放鞭炮,除夕清早也要起来放鞭炮。
从初一到十五,只要家里来客,都要放上一挂鞭炮迎客。客人离开,也要放一挂鞭炮相送,表示祝福。
除了放鞭炮迎客,我们以前还有甜酒鸡蛋、黑油茶迎客的习俗。有时一天走上几户人家,肚子就撑得滚圆的了.……
家乡过年的习俗不少,这几个习俗让我印象深刻。
你们家乡,都有哪些有趣的过年习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