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铜厂,莫里说他头疼,接着在宿舍里继续美梦。铜厂里没有什么健身器材,有时我就小范围的慢跑。看到时间差不多到点,随便的洗涑了一下吃完饭去仓库。现在助理克什塔克已经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我也轻松了不少。就是做做报表,签收或者监督发放一些东西。其余时间都是办公室里看看书,或者电脑上天马行空的看看这样,看看那样。我看新闻的时候居多,虽然我对时政没有多大兴趣,但对军事方面却情有独钟,尤其是世界大国之间的博弈。我没有远大理想去拯救世界,但是还是希望和平。因为还有穷苦的老百姓,拿着微薄的工资在温饱线上挣扎。更有人因为战争流离失所,失去亲人朋友,尊严和自由。
有人却不同,比如凯特里特。战争可以让他呼风唤雨,腰缠万贯。有人在一夜之间可以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也有人沦为阶下之囚,更多的是被历史的洪流吞没。
总有人不安现状,要么是穷人,要么是居心叵测的人。有些是被欺压的反抗者,有些则是从中谋利,中饱私囊者。战争与和平从来没有休止过。
伊琳娜是个聪明的女人,她对我的生世之谜分析的很透彻。所以我沿着这个线索,在网上查找着各个国家有关纹身龙纹图案的所有信息。主要针对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亚洲东南亚等国。但是我查过几乎所有能进的网站都没有类似我身上的图案。对于纹身,世界各地的法律都有详细的令行禁止。中国法律没有禁止纹身,但是诸如士兵,公务员,高级公司管理人员也有明文规定不得纹身。在中国 纹身的不受认可,还在于它与国内社会推崇的儒家文化观念背道而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即使是掉落的头发、减掉的指甲,都应该小心翼翼的收集保存,更遑论破坏皮肤的纹身呢。甚至在士大夫眼中,纹身和断发一样,是“蛮夷”才热衷的事情。
在儒家文化一直对纹身持批判态度的熏陶下,纹身在中国人眼中,明显是件“另类”、“非主流”的事物。
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黑社会、恶势力、社会不良分子,身上多有纹身。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古惑仔》,曾经风靡内地,“山鸡”、“浩南”成为一时无两的男神,他们手持砍刀、半露纹身的形象流传广泛。许多年轻人追逐效仿,甚至有人误入歧途。在影视宣传的作用下,那段时期,纹身几乎就是黑社会的代名词。而这带来的现实效应便是,纹身更加不受主流社会认可。
实则纹身本应是一个相对中性的概念,但长久以来,电影及其他艺术作品,常常通过纹身传达土匪、流氓、恶霸等群体的凶悍与恶煞,因此,人们便自然地把纹身和社会恶势力画了等号。久而久之,凡是有文身的人,通通被标签化,构成社会的负性评价,也使得人们从此形成思维定势。但是我始终没有明白,我不是中国军人,那基本就是社会混混,但是我能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
在美国则不同。
美国人纹身代表着他们一生的追求和他们的信念,他们相信着纹身可以赋予他们力量。纹身在美国发展的比较好,始于17—18世纪的太平洋群的殖民活动的检探者:詹姆斯库克船长是北美纹身者的先驱。他和别的探险家者首先到达塔西提岛,随后在别的太平洋岛屿上以现了当地人的纹身,当地人的纹身主要以线条为主,作用是家族成员的身份和护身。
18世纪的水手把波西尼亚的纹身带到英国,同时也带回了纹身的波西尼亚人。17世纪的殖民时期,纹身被作为野蛮的象征标致,真正的美式纹身,是从1891年第一台电子纹身仪的发明开始的,19世纪来到20世纪初,美国的纹身顾客来自各行各业。大多数来自军队,尤其是海军,许多年来海军一直是纹身师最好的顾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纹身黄金时期、美国军人是当时纹身率最高的一群人,他们在图案风格以及布局方面领导时尚,是最有影响力的,鹰是美国国徽上最中心的图案是最受欢迎的纹身,有爱国主义色彩的如:山姆大叔的头像,旗帜、鹰、美国口号、军队、徽章、船等。与大海有关的事物如美人鱼、海豚、鲸鱼等;或是裸女、草裙舞女、日本艺妓以及中国服饰等图案。
发展到了现在,纹身文化在美国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之一。
关于美国,虽然纹身五花八门,纹龙的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的纹身不可能来自那里。
传统的日本纹身,自从成立以来一直与黑帮交织在一起。最早可追溯到江户时代。日本纹身的含义通常与日本的艺术,文化和宗教中的意象和象征有关。全身西服纹身,特别是黑道文化的产物。尽管有这些变化,但纹身被认为是黑道的礼仪。包括一些在黑帮纹身中最常见的图案和图像,以及它们的含义。其中一些是保护图腾,另一些则讲述了个人生活的故事。黑帮纹身设计有着富有象征意义和传统的迷人历史。
如果说我是日本人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