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梳理]
等待客人来再用高级餐具是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囤积物品是对未来不安。其实占有物品的同时,物品也在占有你。
“断舍离”把收拾东西提升到了“动禅”的高度,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内心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2014年度十大流行词”之一。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少买。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多扔。
离:摆脱对物品的迷恋——不执迷物欲。
通过整理改变自己的三步
从当下是否有用的角度决定物品的去留。
1.不断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发现“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
2.通过审视,关注重心从物品转换成自我,重新认识和发现自我。
3.把物品替换成“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重新定位自己。
通过向外整理,引发内在改变。
三种心智模式
执着过去——“所有权依赖症”,保留回忆。
逃避现实——关注的事情太多所以无力整理/不愿意面对状况,拖延。
担忧未来——“迟早要用”,好东西囤着就坏了,舍不得用。
行动建议
观察最常用或者占用时间/空间/注意力最大的10个物件,评估一下自己的心智模式,注意判断这些物件落在哪个领域。——10个最常打交道的朋友/亲密关系。
[个人反思]
其实自己知道“断舍离”很久了,还参加过一个工作坊学习,但是对于一直处于逃避的状态。我知道自己“留恋过去”,因为几乎所有过去的东西都留着,每次过年回老家还会去翻看;我也知道自己“担忧未来”,因为特别喜欢囤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想着未来把它们做成DIY手工。而现在我发现自己逃避“断舍离”也是在逃避现在,也因此导致了拖延。房间里堆满东西是常态,有时候都不愿意进房间,老想着下个月搬新家了再收拾,这种状况确实需要改变,等出差回去一定开始着手做,到时候再来留言。
深入思考,发现心智模式是可以转化成“活在当下”的。对过去的留恋,如果能够将过去的回忆转化成对现在有用的东西,那么就能够发挥出价值,比如过去留着的日记,我可以从中看到童年回忆对我现在性格形成的影响。对未来出现担忧时想象自己是不是真的会用上这些东西,想囤积时就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期限到了如果还没有利用上它就清理掉。总而言之,就是一定要把所以的“留”变成对现在有用的,这个现在不一定是此刻,可以有一定缓冲期。